基于GIS和遥感影像的森林蓄积量分类估测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0页 |
| ·研究资料 | 第10-11页 |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2 遥感图像处理 | 第12-20页 |
| ·几何校正 | 第12-14页 |
| ·监督分类 | 第14-20页 |
| ·解译标志的建立 | 第14-18页 |
| ·精度评价 | 第18-20页 |
| 3 蓄积量估测因子优选 | 第20-27页 |
| ·样地统计 | 第20-21页 |
| ·遥感因子优选 | 第21-24页 |
| ·针叶林样地遥感因子初选 | 第21-22页 |
| ·阔叶林样地遥感因子初选 | 第22-23页 |
| ·全部样地遥感因子初选 | 第23-24页 |
| ·遥感因子和 GIS 因子优选 | 第24-27页 |
| ·针叶林建模因子优选 | 第24-25页 |
| ·阔叶林建模因子优选 | 第25-26页 |
| ·全部样地建模因子初选 | 第26-27页 |
| 4 监测区域样地抽样 | 第27-30页 |
| ·聚类抽样 | 第27页 |
| ·样地间相似性度量 | 第27-28页 |
| ·类和类之间相似性测度 | 第28-30页 |
| 5 蓄积量估测模型选择 | 第30-41页 |
| ·模型适用性研究 | 第30页 |
| ·多重相关性分析 | 第30-32页 |
| ·针叶林样地因子多重相关性分析 | 第31页 |
| ·阔叶林样地因子多重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 ·全部样地因子多重相关性分析 | 第32页 |
| ·回归诊断 | 第32-39页 |
| ·针叶林样地回归诊断 | 第33-35页 |
| ·阔叶林样地回归诊断 | 第35-37页 |
| ·全部样地回归诊断 | 第37-39页 |
| ·蓄积量估测诊断修正 | 第39-41页 |
| ·针叶林样地诊断修正 | 第39-40页 |
| ·阔叶林样地诊断修正 | 第40页 |
| ·全部林样地诊断修正 | 第40-41页 |
| 6 建立蓄积量估测模型 | 第41-56页 |
| ·模型介绍 | 第41-45页 |
| ·最小二乘估计 | 第41页 |
| ·稳健估计 | 第41-42页 |
| ·岭估计 | 第42页 |
| ·主成分估计 | 第42-44页 |
| ·偏最小二乘估计 | 第44-45页 |
| ·针叶林建模 | 第45-46页 |
| ·最小二乘估计 | 第45页 |
| ·稳健估计 | 第45-46页 |
| ·针叶林模型比较 | 第46页 |
| ·阔叶林建模 | 第46-50页 |
| ·岭估计 | 第46-48页 |
| ·主成分估计 | 第48-49页 |
| ·偏最小二乘估计 | 第49页 |
| ·阔叶林模型比较 | 第49-50页 |
| ·全部样地建模 | 第50-53页 |
| ·岭估计 | 第50-51页 |
| ·主成分估计 | 第51-52页 |
| ·偏最小二乘估计 | 第52-53页 |
| ·全部样地建模比较 | 第53页 |
| ·BOX-COX 修正后估测模型 | 第53-54页 |
| ·针叶林模型 | 第53页 |
| ·阔叶林模型 | 第53-54页 |
| ·全部样地模型 | 第54页 |
| ·模型分析 | 第54-56页 |
| ·分类对蓄积量估测的影响 | 第54页 |
| ·Box-Cox 修正对蓄积量估测的影响 | 第54-56页 |
| 7 总结与分析 | 第56-57页 |
| ·研究总结 | 第56页 |
| ·不足与发展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