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清后期(1840~1911年)论文

张德彝思想研究--基于八部《述奇》的考察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9-18页
 一、 张德彝生平简介第9页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1页
  (一) 研究目的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 学术史回顾第11-16页
  (一) 相关资料整理第11-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3-16页
 四、 研究方法与特色第16-18页
  (一)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16页
  (二) 研究特色第16-18页
第一章 张德彝思想的萌芽第18-30页
 (一) 崭露头角与初访欧美第18-22页
  1. 斌椿使团中的优等生第18-20页
  2. 蒲安臣使团中的小随从第20-22页
 (二) 张德彝眼中的新奇世界第22-25页
  1. 《航海述奇》与《再述奇》中的异域风情第22-23页
  2. 两本《述奇》日记中的历史纪录第23-25页
 (三) 张德彝出使早期的思想初探第25-30页
  1. 西方社会的繁荣与固有思想的反差第25-27页
  2. 中国传统体制与西方制度的优劣第27-30页
第二章 张德彝思想的发展第30-47页
 (一) 出访法英俄国的外交活动第30-36页
  1. 巴黎公社的见证者第31-33页
  2. 近代中国第一个驻外使团成员第33-35页
  3. 德皇加冕的记录人第35-36页
 (二) 《述奇》日记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第36-41页
  1. 伦敦所见经济政策的优越第37-39页
  2. 柏林所见文化教育的普及第39-41页
 (三) 张德彝出使中期的思想研究第41-47页
  1. 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否优于中国第42-44页
  2. 中国的文化教育制度依然无与伦比第44-47页
第三章 张德彝思想的成熟第47-62页
 (一) 从驻英参赞到驻英公使第47-53页
  1. 随罗丰禄出使英国第48-49页
  2. 随那桐出使日本第49-51页
  3. 出任驻英公使第51-53页
 (二) 《述奇》日记中的诸国社会变化第53-57页
  1. 西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第53-55页
  2. 日本何以后来居上超越中国第55-57页
 (三) 张德彝出使晚期的思想考察第57-62页
  1. 对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入认识第57-60页
  2. 为改变局面形成主张但未成系统第60-62页
第四章 张德彝及思想的评价问题第62-70页
 (一) “晚清遗老”的一番表演?第62-64页
 (二) “高尚儒士”的人格魅力?第64-65页
 (三) 用“考察”一词是否合适?第65-68页
 (四) 笔者的一些意见第68-70页
结语第70-7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慈幼事业研究
下一篇:吴赞诚军政生涯研究(1851-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