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7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10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四) 本文研究目标与结构安排第15-16页
 (五)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一、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7-24页
 (一) 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1.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7-18页
  2.信贷配给理论第18-19页
  3.自偿贸易融资理论第19-20页
 (二) 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第20-22页
  1.信用风险的含义第20-21页
  2.信用风险的特征第21-22页
 (三)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第22-24页
  1.博弈论第22-23页
  2.契约论第23-24页
二、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现状分析第24-33页
 (一)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整体状况分析第24-26页
  1.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状况第24-25页
  2.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潜在的信用风险第25-26页
 (二)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的信用风险分析第26-28页
  1.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模式第26-28页
  2.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分析第28页
 (三) 融通仓融资模式下的信用风险分析第28-30页
  1.融通仓融资业务模式第28-29页
  2.融通仓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分析第29-30页
 (四) 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的信用风险分析第30-32页
  1.保兑仓融资业务模式第30-31页
  2.保兑仓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分析第31-32页
 (五) 本章小结第32-33页
三、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的实证分析第33-53页
 (一)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第33-39页
  1.传统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第33-36页
  2.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第36-39页
 (二)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9-42页
  1.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和传统信贷信用风险的区别第39-40页
  2.评价指标选择原则第40-41页
  3.评价指标选择第41-42页
 (三) 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评价实证分析第42-53页
  1.样本选取第42-43页
  2.主成分分析第43-48页
  3.LOGISTIC 回归分析第48-50页
  4.传统信用风险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第50-53页
四、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对策建议第53-58页
 (一)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第53页
 (二) 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第53-55页
  1.加强对核心企业的选择和管理第53-54页
  2.供应链的选择第54页
  3.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第54-55页
  4.物流企业的选择和管理第55页
 (三) 加强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水平的辅助措施第55-56页
  1.提高供应链金融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第55-56页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第56页
 (四)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第56-58页
  1.风险预警信号第56-57页
  2.风险分析第57页
  3.风险预警响应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后记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研究
下一篇:对冲基金投资方法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