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男子网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前言 | 第9-1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对接发球站位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对接发球握拍的研究 | 第11页 |
| ·对接发球时身体快速启动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对接发球击球方式及策略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对接发球心理因素以及注意力的研究 | 第13页 |
| ·对网球运动接发球的生物力学研究 | 第13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4页 |
| ·录像观察法 | 第14页 |
| ·实验法 | 第14-16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6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6-35页 |
| ·运动阶段的划分 | 第16-18页 |
| ·准备阶段 | 第17页 |
| ·预判阶段 | 第17页 |
| ·快速起动阶段 | 第17页 |
| ·引拍阶段 | 第17页 |
| ·击球阶段 | 第17-18页 |
| ·接发球技术的时间特征 | 第18-19页 |
| ·准备阶段 | 第19-23页 |
| ·接发球准备阶段的站位 | 第19-20页 |
| ·接发球准备阶段的握拍 | 第20-21页 |
| ·接发球准备阶段的技术特征 | 第21-23页 |
| ·预判阶段 | 第23-26页 |
| ·预判的时机 | 第24-25页 |
| ·预判阶段的技术构成 | 第25页 |
| ·预判的方法 | 第25-26页 |
| ·快速起动阶段 | 第26-29页 |
| ·快速起动的方式 | 第26页 |
| ·分腿垫步的时机 | 第26-28页 |
| ·分腿垫步的运动学分析 | 第28-29页 |
| ·引拍阶段 | 第29-31页 |
| ·引拍阶段的技术构成 | 第29-30页 |
| ·引拍阶段与快速起动阶段 | 第30页 |
| ·引拍阶段的站位与拍型特点 | 第30-31页 |
| ·击球阶段 | 第31-35页 |
| ·击球过程的重心变化 | 第31-32页 |
| ·击球时的挥拍特点 | 第32-35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网球接发球技术阶段的时间特征 | 第35页 |
| ·准备阶段 | 第35页 |
| ·预判阶段 | 第35页 |
| ·快速起动阶段 | 第35页 |
| ·引拍阶段 | 第35-36页 |
| ·击球阶段 | 第36页 |
| ·建议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件 | 第40-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