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论文

自由成“人”:人性视角的教育精神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导论第9-21页
 一、论文选题缘由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第10-12页
 三、国内关于教育精神的研究综述第12-18页
  (一) 直接涉及教育精神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2-15页
  (二) 与教育精神相关的学校与教师精神第15-16页
  (三) 研究趋势和问题所在第16-18页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18-21页
  (一) 研究思路第18页
  (二) 研究方法论与方法第18-19页
  (三)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19-21页
第一章 教育精神的时代诉求:自由成“人”第21-49页
 一、教育精神内涵第21-27页
  (一) 教育精神的基本界定:最高善与终极价值第21-24页
  (二) 教育精神的人性立场:德性的思维与审视第24-25页
  (三) 教育精神的根本指向:基于人性的成“人”第25-27页
 二、人性问题的自由维度审视第27-39页
  (一) 认识人性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第27-28页
  (二) 探寻人性必须抓住其根基第28-29页
  (三) 人性自由的精神哲学基础第29-33页
  (四) 人之自由生成的教育精神启示第33-39页
 三、走向“人”的自由生成: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革第39-46页
  (一) 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反思必要性第39页
  (二) 教育价值取向的简要历史回顾第39-41页
  (三) 教育价值取向的当代走向:自由成“人”第41-45页
  (四) 自由成“人”作为教育精神的现实意义第45-46页
 四、基于人性的自由成“人”:教育的精神内涵第46-49页
第二章 教育精神视域中“人”的自由形态第49-82页
 一、自由的多义性与绝对性第49-52页
  (一) 自由内涵的多义性第49-50页
  (二) 自由的绝对性及其对教育精神的启示第50-52页
 二、认识论自由第52-60页
  (一) 认识论自由的概念解析第53-54页
  (二) 认识论视域中人性之真善美:教育成“人”的根本指向第54-59页
  (三) 认识论自由对教育成“人”的启示及其不足第59-60页
 三、社会实践中的自由第60-74页
  (一) 教育自由的社会实践第60-62页
  (二) 教育自由实践的社会理论基础第62-65页
  (三) 学生自由成“人”与教育强制权力的共生第65-70页
  (四) 教育精神体现于实质自由的实践第70-74页
 四、类自由与教育成“人”的整合自由观第74-77页
  (一)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类自由与三种自由观整合第74-76页
  (二) 基于整合自由观的教育成“人”第76-77页
 五、教育精神期求何样的教育自由第77-82页
  (一) 教育精神期求的教育自由内涵第77-79页
  (二) 教育何以促进自由成“人”第79-82页
第三章 教育精神迷失的表现及其原因第82-133页
 一、教育精神迷失的文化溯源第82-92页
  (一) 文化内涵及其与人的双向造就第82-83页
  (二) 传统文化概要及其奴化人的特质第83-86页
  (三) 传统文化中自由缺失导致教育精神的匮乏第86-87页
  (四) 文化中自由精神的近代觉醒及其夭折第87-91页
  (五)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赓续及当代变革第91-92页
 二、权力异化中的教育精神迷失第92-109页
  (一) 权力异化如何导致教育的工具化存在第93-94页
  (二) 权力异化背景下教育精神迷失的机制第94-96页
  (三) 权力异化背景下的教育管理主义第96-101页
  (四) 权力异化背景下的虚假集体主义教育第101-109页
 三、功利侵染中的教育精神迷失第109-129页
  (一) 功利化时代教育的精神危机描绘第110-120页
  (二) 教育精神消失的时代根源:工具理性第120-123页
  (三) 工具理性视域中的教育消费主义第123-126页
  (四) 教育异化与逃出功利束缚第126-128页
  (五) 回归教育精神的自由成“人”之路第128-129页
 四、当代教育的工具化遭遇及其逃离第129-133页
第四章 教育精神建构的路径分析第133-172页
 一、教育精神的自主建构:开展自由教育第133-142页
  (一) 自由教育的历史流变第134-138页
  (二) 自由教育的内涵新释第138-139页
  (三) 体现教育精神的自由教育要点第139-142页
 二、教育精神建构应持有的价值原则第142-149页
  (一) 教育自由成“人”应坚守平等原则第142-144页
  (二) 教育自由成“人”应坚持宽容原则第144-146页
  (三) 自由成“人”需要持守良心与责任第146-149页
 三、教育精神建构对教育主体的期待第149-163页
  (一) 学生自由成“人”受到威胁的应对:理性不服从第149-153页
  (二) 教师应该追求知识分子精神第153-157页
  (三) 教师应该拥有坚持教育精神的教育家作为第157-163页
 四、教育精神建构的教育制度保障第163-172页
  (一) 教育制度建构的理念:保障教育精神实现第163-164页
  (二) 教育制度保障教育精神的“无知”立场第164-166页
  (三) 保障消极自由的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精神的基础第166-172页
结束语 呼唤自由成“人”的教育精神第172-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排斥到承认--教育共同体的伦理生活研究
下一篇:承继与发展: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变革30年(1979-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