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史论文

由思想而行动—南宋理学家伦理实践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绪论第11-25页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伦理研究现状概略及本项研究动机第11-18页
 二、研究的思路与论文框架第18-25页
第一章 思想与行动第25-82页
 第一节 南宋理学家对现实问题的理解与批评第26-44页
  一、南宋理学家面对的现实问题第26-38页
  二、对“道丧学绝”的批评第38-40页
  三、对科举制度与风俗的批评第40-44页
 第二节 南宋理学家的三代想象与理学伦理精神第44-66页
  一、南宋理学家的三代想象第44-49页
  二、“天理”及“心”的伦理蕴含第49-55页
  三、崇义的“义利”观与重理的“理欲”观第55-60页
  四、“礼”与“克己复礼”第60-66页
 第三节 南宋理学家的思想与行动第66-82页
  一、“行”观念在南宋理学家思想中的地位第67-70页
  二、伦理精神落实的基本要素第70-76页
  三、伦理精神落实的具体形式第76-79页
  四、一种伦理实体——“共同体”——的建构第79-82页
第二章 南宋理学家的伦理实践之一:宗族教养第82-127页
 第一节 宋代理学家对宗族问题的思考第83-94页
  一、宗族的定义第84-85页
  二、北宋理学家重建宗族的设想第85-88页
  三、南宋理学家对宗族问题的再思考第88-94页
 第二节 家礼第94-104页
  一、《朱子家礼》对祖先信仰的树立:以祠堂为中心第96-99页
  二、《朱子家礼》对宗法伦理观念的落实第99-100页
  三、《朱子家礼》的平民化特征使家礼适宜在社会基层普及第100-102页
  四、其它南宋理学家对家礼的实践第102-104页
 第三节 族训族规第104-114页
  一、族训族规的教养第105-109页
  二、族规范本及实践:《居家正本》、《居家制用》与陆氏义门的纪理第109-114页
 第四节 蒙学第114-124页
  一、力行族塾童蒙教养第115-117页
  二、为族学编订理学伦理道德类童蒙教材第117-120页
  三、教材范例:《童蒙须知》、《小学》、《诫子弟词》、《启蒙初诵》第120-124页
 小结:宗族教养实践对理学伦理精神的落实第124-127页
第三章 南宋理学家的伦理实践之二:乡里教化第127-158页
 第一节 南宋理学家对乡里教化的思考与实践第128-136页
  一、养民为先第128-131页
  二、社仓第131-136页
 第二节 乡里教化的核心第136-141页
  一、礼第138-139页
  二、絮矩之道第139-141页
 第三节 乡约共同体第141-150页
  一、范本:《吕氏乡约》第142-145页
  二、朱熹对《吕氏乡约》的修改第145-147页
  三、其它南宋理学家对乡约的思考与实践第147-150页
 第四节 劝谕第150-156页
  一、谕俗文:劝谕的手段与方式第150-152页
  二、以“孝”为核心的劝谕内容第152-154页
  三、劝农与劝学:劝谕思想的延伸第154-156页
 小结:乡里教化实践对理学伦理精神的落实第156-158页
第四章 南宋理学家的伦理实践之三:书院教学第158-194页
 第一节 书院的勃兴第159-167页
  一、南宋书院兴盛的背景第161-163页
  二、白鹿洞书院的范例第163-165页
  三、书院的影响第165-167页
 第二节 书院共同体建构第167-176页
  一、书院的使命:明德亲民与传道济民第167-171页
  二、书院的祭祀活动第171-173页
  三、书院的宗旨与目标第173-176页
 第三节 书院共同体与理学伦理精神的落实第176-191页
  一、讲学活动第176-179页
  二、义理:书院教学的内容第179-183页
  三、书院学规范例:《丽泽书院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明道书院规程》、《双溪书院揭示》第183-191页
 小结:书院教学实践对理学伦理精神的落实第191-194页
余论第194-213页
 一、理学伦理思想渡向民间范式的确立及发展第195-201页
 二、对后世的影响第201-207页
 三、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启发第207-213页
综述第213-231页
 一、对南宋儒家伦理的研究现状概述第213-216页
 二、关于研究方法第216-218页
 三、关于宋代儒家伦理思想向社会传播的性质与地位第218-219页
 四、关于南宋三位理学家代表伦理实践的研究第219-224页
 五、关于南宋儒家伦理思想落实途径的研究第224-231页
参考文献第231-239页
附录第239-240页
致谢第240-242页
答辩委员会签名第242页

论文共2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化与抵抗:西方马克思主义身体话语研究
下一篇:多元文化教育视域下穗港台小学社会科教科书内容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