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34页 |
·短葶山麦冬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短葶山麦冬品种鉴别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短葶山麦冬GAP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短葶山麦冬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1页 |
·短葶山麦冬药效成份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短葶山麦冬抗逆性研究进展 | 第24页 |
·植物水分胁迫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水分胁迫对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第24-25页 |
·水分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5-26页 |
·水分胁迫与植物渗透调节 | 第26-27页 |
·水分胁迫与活性氧调节 | 第27页 |
·水分胁迫与植物氮代谢 | 第27-28页 |
·水分胁迫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 第28-29页 |
·氮沉降研究综述 | 第29-34页 |
·氮沉降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30页 |
·氮沉降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0-31页 |
·氮沉降对植物氮代谢的影响 | 第31页 |
·氮沉降对植物营养状况的影响 | 第31页 |
·氮沉降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31-32页 |
·氮沉降对土壤系统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34-38页 |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34-3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短葶山麦冬生物量及其分配对水分和氮沉降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35-36页 |
·短葶山麦冬主要药效成份-山麦冬总皂苷量对水分和氮沉降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36页 |
·短葶山麦冬碳氮代谢对水分和氮沉降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36页 |
·短葶山麦冬营养元素积累和分配对水分和氮沉降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36页 |
·短葶山麦冬光合生理特性对水分和氮沉降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36-37页 |
·短葶山麦冬土壤酶活性对水分和氮沉降胁迫的响应 | 第37页 |
·创新点 | 第37页 |
·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短葶山麦冬生长和总皂苷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38-45页 |
·试验地点 | 第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试验设计 | 第39页 |
·生物量测定 | 第39页 |
·总皂苷测定 | 第39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短葶山麦冬生物量积累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40页 |
·短葶山麦冬生物量分配格局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40-41页 |
·短葶山麦冬须根总皂苷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41-4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短葶山麦冬碳氮代谢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45-53页 |
·试验地点 | 第4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45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45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短葶山麦冬光合色素含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46-48页 |
·短葶山麦冬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48页 |
·短葶山麦冬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48页 |
·短葶山麦冬叶片脯氨酸含量对水分肋迫的响应 | 第48页 |
·短葶山麦冬叶片可济性糖含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48-51页 |
·叶片碳氮代谢指标与构件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短葶山麦冬营养元素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53-63页 |
·试验地点 | 第5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试验设计 | 第53页 |
·营养元素测定方法 | 第53-54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61页 |
·短葶山麦冬N元素含量及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54-55页 |
·短葶山麦冬磷元素含量及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55-57页 |
·短葶山麦冬K元素含量及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57-58页 |
·短葶山麦冬钙元素含量及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58-59页 |
·短葶山麦冬镁元素含量及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59-60页 |
·叶片矿质营养与各构件生物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 第60-6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短葶山麦冬气体交换参数动态变化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63-70页 |
·试验地点 | 第6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63页 |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测定方法 | 第63-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净光合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64页 |
·蒸腾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64-65页 |
·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65-66页 |
·气孔导度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66页 |
·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66-67页 |
·气体换参数和各构件生物量及碳氮代谢生理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 | 第67-6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8-70页 |
第七章 短葶山麦冬不同生育期光合日变化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70-79页 |
·试验地点 | 第70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70页 |
·试验设计 | 第70页 |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测定方法 | 第7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0-77页 |
·短葶山麦冬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70-72页 |
·短葶山麦冬蒸腾速率(Tr)日变化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72-73页 |
·短葶山麦冬气孔导度日变化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73-74页 |
·短葶山麦冬胞间CO_2(Ci)和气孔限制值日变化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74-76页 |
·短葶山麦冬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76-7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7-79页 |
第八章 短葶山麦冬光响应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79-85页 |
·试验地点 | 第79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79-80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79-80页 |
·光响应测定方法 | 第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83页 |
·短葶山麦冬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特性 | 第80-81页 |
·短葶山麦冬叶片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的光响应 | 第81-83页 |
·短葶山麦冬叶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光响应 | 第83页 |
·短葶山麦冬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响应 | 第8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83-85页 |
第九章 短葶山麦冬土壤酶活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 | 第85-90页 |
·试验地点 | 第8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85页 |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85-86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89页 |
·短葶山麦冬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86页 |
·短葶山麦冬土壤中脲酶活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86-87页 |
·短葶山麦冬土壤蔗糖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第87-89页 |
·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各构件生物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 第8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89-90页 |
第十章 短葶山麦冬生物量及总皂苷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研究 | 第90-99页 |
·试验地点 | 第90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90-91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90-91页 |
·短葶山麦冬生物量测定 | 第91页 |
·短葶山麦冬总皂苷测定方法 | 第9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1-97页 |
·短葶山麦冬生物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91-93页 |
·短葶山麦冬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季节变化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93-95页 |
·短葶山麦冬总皂苷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95-9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97-99页 |
第十一章 短葶山麦冬碳氮代谢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研究 | 第99-113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99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99-100页 |
·试验设计 | 第99页 |
·试验材料 | 第99-100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10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11页 |
·短葶山麦冬光合色素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00-101页 |
·短葶山麦冬可溶性糖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01-102页 |
·短葶山麦冬可溶性蛋白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02-103页 |
·短葶山麦冬游离氨基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03页 |
·短葶山麦冬SPAD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03-105页 |
·相关分析 | 第105-11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11-113页 |
第十二章 短葶山麦冬营养元素分配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研究 | 第113-133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1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13-114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113页 |
·测定方法 | 第113-114页 |
·数据分析 | 第11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4-131页 |
·短葶山麦冬不同器官氮浓度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14-115页 |
·短葶山麦冬氮贮量及其分配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15-119页 |
·短葶山麦冬不同器官磷浓度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19-120页 |
·短葶山麦冬不同器官钾浓度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20-121页 |
·短葶山麦冬不同器官钙浓度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21页 |
·短葶山麦冬不同器官镁浓度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21页 |
·短葶山麦冬不同器官锌浓度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21-123页 |
·短葶山麦冬N与其它元素比值 | 第123-124页 |
·多元统计分析 | 第124-13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31-133页 |
第十三章 短葶山麦光合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研究 | 第133-138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3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33-134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133页 |
·测定方法 | 第133-1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4-137页 |
·短葶山麦冬净光合速率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34页 |
·短葶山麦冬蒸腾速率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34-135页 |
·短葶山麦冬水分利用效率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35页 |
·短葶山麦冬气孔导度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35页 |
·短葶山麦冬叶片胞间和外界CO2浓度比值(Ci/Ca)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35-136页 |
·短葶山麦冬光合特性与其它性状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 | 第136-13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37-138页 |
第十四章 短葶山麦冬土壤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研究 | 第138-14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38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38-139页 |
·试验材料 | 第138页 |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138-1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9-143页 |
·不同生育时期短葶山麦冬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39页 |
·不同生育时期短葶山麦冬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39-140页 |
·不同生育时期短葶山麦冬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40-141页 |
·不同生育时期短葶山麦冬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141-142页 |
·根际土壤酶活性与生物量和总皂苷的典型相关分析 | 第142-14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