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舒适性节能照明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智能照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照明控制系统的历史 | 第12-13页 |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目前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 第17-21页 |
·Zigbee 无线组网技术 | 第17页 |
·RFID 技术 | 第17-18页 |
·室内定位技术 | 第18-19页 |
·组态技术 | 第19页 |
·数据采集技术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组建 | 第21-31页 |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 第21-22页 |
·分布式控制系统原理 | 第22-26页 |
·分布式系统的定义 | 第23页 |
·分布式系统的组成 | 第23-25页 |
·分布式的特点 | 第25-26页 |
·分布式控制系统模型组建 | 第26-31页 |
·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模型 | 第26-27页 |
·服务器通信协议 | 第27-31页 |
第四章 室内定位算法的研究 | 第31-39页 |
·个性化控制的室内定位需求 | 第31-32页 |
·LANDMARC 定位系统 | 第32-35页 |
·LANDMARC 系统构成 | 第32-33页 |
·LANDMARC 算法原理 | 第33-35页 |
·个性化智能集控平台中定位算法的研究 | 第35-39页 |
·定位系统设备布置 | 第35-36页 |
·LANDMARC 改进算法 | 第36-39页 |
第五章 交互性控制策略研究 | 第39-49页 |
·照度模型 | 第40-41页 |
·粒子群算法 | 第41-44页 |
·粒子群算法概述 | 第41-42页 |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2-44页 |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照明控制策略 | 第44-49页 |
·照明控制策略粒子群数学模型 | 第44-45页 |
·子种群优化任务及成员的分配 | 第45-46页 |
·最优粒子的选择与变异 | 第46-47页 |
·照明控制策略的实现 | 第47-49页 |
第六章 应用层设计与实现 | 第49-78页 |
·基本工作原理 | 第49-53页 |
·数据采集原理 | 第49-50页 |
·室内定位原理 | 第50页 |
·个性化控制原理 | 第50-51页 |
·组态原理 | 第51-53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53-55页 |
·系统模式设计 | 第53-54页 |
·系统模块设计 | 第54-55页 |
·应用服务器 | 第55-62页 |
·应用服务器的结构设计 | 第55-56页 |
·应用服务器的功能模块设计 | 第56-62页 |
·决策中心服务器 | 第62-67页 |
·决策中心服务器的结构设计 | 第62-64页 |
·决策中心服务器的功能模块设计 | 第64-67页 |
·组态设计器 | 第67-72页 |
·描述 | 第67页 |
·组态设计器的整体框架设计 | 第67-68页 |
·组态设计器各层功能描述 | 第68-72页 |
·系统执行过程描述 | 第72页 |
·组态设计器接口设计 | 第72页 |
·客户端设计 | 第72-75页 |
·客户端软件结构 | 第73页 |
·数据通信模块设计 | 第73-74页 |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第74页 |
·报表生成模块设计 | 第74-75页 |
·数据显示模块设计 | 第75页 |
·通信协议设计 | 第75-78页 |
·平台无线模块通信协议设计 | 第75-76页 |
·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协议设计 | 第76-78页 |
第七章 系统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78-85页 |
·设备选择与系统布置 | 第78-80页 |
·设备选择与布置 | 第78-79页 |
·系统软件配置展示 | 第79-8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0-85页 |
·定位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80-82页 |
·控制策略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82-84页 |
·节能与舒适性分析 | 第84-85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工作总结 | 第85页 |
·工作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