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传统儒家的压力应对观及其当下意义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3-3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3-15页
 二、研究现状第15-28页
  (一) 相关概念第15-17页
  (二) 压力应对与文化研究第17-22页
  (三) 中国文化中的应对研究第22-28页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28-29页
 四、研究创新与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一章 传统儒家应对观的基础--应对的文化环境与个人特质第31-46页
 第一节 儒家的基本理念--应对的文化环境第31-37页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第32-33页
     ·中庸的和谐观第33-34页
     ·身心合一的身体观第34-35页
     ·以养心为主的养生思想第35-37页
 第二节 传统儒家文化所塑造的个人--应对的个人特质第37-46页
     ·个人发展的内在超越性第37-39页
     ·自我建构的关系主义取向第39-40页
     ·应对主体的道德性第40-42页
     ·应对主体建构的生活化第42-46页
第二章 传统儒家应对观的主要内容:压力来源、应对资源和应对方式第46-75页
 第一节 源于个人道德的压力第46-57页
     ·心性不足第47-52页
     ·人伦动摇而产生的压力第52-55页
     ·责任意识而产生的压力第55-57页
 第二节 以理想人格为主的应对资源第57-62页
     ·理想人格的体现--内圣外王第58-59页
     ·理想人格的基本元素—仁、义、礼、智、信第59-61页
     ·儒家理想人格在应对中的作用第61-62页
 第三节 认知和行动并重的应对方式第62-75页
     ·对压力的认知与转化第62-68页
     ·内外并重的应对行为第68-75页
第三章 传统儒家应对的最终结果:个人及其与他人、自然的关系第75-90页
 第一节 应对结果之维度一:个人身心性的和谐统一第75-83页
     ·个人生命的组成—身心性第76-81页
     ·应对结果的个人健康体现—身心性的和谐统一第81-83页
 第二节 应对结果之维度二—个体与他人、自然的平衡之道错误!第83-90页
     ·应对结果在人际关系的体现—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之道第83-86页
     ·应对结果在天人关系的体现—个人与自然的平衡之道第86-90页
第四章 传统儒家应对观的特点和实质第90-104页
 第一节 传统儒家应对的特点第90-96页
     ·应对方式的精神性与非精神性统一第90-92页
     ·应对主体的内在超越性第92-94页
     ·应对因素的道德性第94-96页
     ·应对目标的预防性第96页
 第二节 传统儒家应对观的实质第96-104页
     ·儒家应对观的思路第97-98页
     ·儒家应对观的实质—应对性生活方式第98-104页
第五章 传统儒家应对观的现代启示第104-115页
 第一节 当下中国人的应对方式第104-109页
     ·当下中国人应对现状第104-106页
     ·儒家文化对国人应对的影响第106-109页
 第二节 儒家式应对对当代国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第109-115页
     ·儒家文化对心理健康主体的影响第109-112页
     ·儒家式应对对当代国人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112-115页
结语第115-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个人简历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余英时儒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防策略投票理论的逻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