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余英时儒学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绪论第11-27页
第一章 “后王安石时代”与宋代理学历史形相的重构第27-90页
 第一节 “王安石时代”与“朱熹的历史世界”第28-44页
  一、“回向三代”与“秩序重建”:一种特有的论述第28-32页
  二、“以天下为已任”与“同治天下”:一以贯之的政治主体意识第32-37页
  三、“非常相权”与熙宁变法第37-39页
  四、“国是”“法度化”与熙宁变法第39-44页
 第二节 理学家的“得君行道”第44-75页
  一、“得君行道”与“朱陆异同”第45-52页
  二、“得君行道”与理学家的“群体意识”第52-61页
  三、“得君行道”与“理学”、“儒学”之分疏第61-75页
 第三节 “皇极”之论的政治意涵第75-90页
  一、“国是”与“王淮之‘皇极”第75-79页
  二、光宗重申“皇极”为“国是”第79-83页
  三、诸家论“皇极”新解第83-90页
第二章 “龙场顿悟”新释与“明清儒学思想基调”第90-106页
 第一节 “龙场顿悟”新释第90-102页
  一、明代政治生态与阳明“廷杖”之辱第91-94页
  二、“龙场顿悟”与“汲汲于求去”第94-97页
  三、“得君行道”与“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第97-99页
  四、“致良知”之教与“觉民行道”第99-102页
 第二节 从“得君行道”到“觉民行道”与“明清儒学思想基调”第102-106页
第三章 儒家智识主义脉络中的戴震与章学诚第106-157页
 第一节 戴震与“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第106-119页
 第二节 史学对抗经学:章学诚回应戴震“考证的挑战”第119-157页
  一、两度会晤:“考证的挑战”与“义理的印证”第121-129页
  二、文史校雠与经学训诂第129-137页
  三、“六经皆史”说第137-144页
  四、“朱陆异同”论第144-157页
第四章 中国近世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一个“韦伯式"命题第157-174页
 第一节 两种“外缘”与“韦伯式”命题的提出第157-162页
 第二节 近世儒家伦理的新发展与中国商人精神的兴起第162-168页
 第三节 “韦伯式”命题与“韦伯命题”第168-174页
结语第174-187页
参考文献第187-195页
致谢第195-19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OXO3a基因表达下调在肾透明细胞癌远处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传统儒家的压力应对观及其当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