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倍体补偿法提高牛体细胞克隆效率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Summary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 一、体细胞克隆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 二、目前体细胞克隆存在的问题 | 第9-11页 |
| ·克隆总效率低下 | 第9页 |
| ·胎盘肥大且功能异常 | 第9-10页 |
| ·克隆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 | 第10-11页 |
| 三、导致体细胞克隆低下的原因 | 第11-13页 |
| ·胎盘功能性异常是胎儿发育失败的主要原因 | 第11页 |
| ·滋养层功能性缺陷导致胎盘异常 | 第11-12页 |
| ·重编程失败是导致克隆失败的重要因素 | 第12-13页 |
| 四、提高体细胞克隆效率方法 | 第13-15页 |
| ·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提高克隆效率 | 第13-14页 |
| ·四倍体补偿法提高克隆效率 | 第14-15页 |
| 五、四倍体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四倍体胚胎制备 | 第15-16页 |
| ·四倍体胚胎的发育 | 第16页 |
| 六、2n/4n嵌合体胚胎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七、体细胞克隆中滋养层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17-18页 |
| 八、展望 | 第18-19页 |
| 九、立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四倍体胚胎的制备 | 第20-31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0-24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 ·主要试剂 | 第21-24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 ·卵母细胞的采集与成熟培养 | 第24页 |
| ·体外受精 | 第24-25页 |
| ·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25页 |
| ·胚胎 2 细胞的融合 | 第25页 |
| ·四倍体胚胎的激活与培养 | 第25页 |
|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 ·二倍体胚胎融合四倍体时间的选定 | 第25-26页 |
| ·融合参数确定 | 第26-27页 |
| ·融合后四倍体胚胎的激活 | 第27页 |
| ·融合后四倍体胚胎发育 | 第27-28页 |
| 4 讨论 | 第28-30页 |
| ·2-细胞期胚胎融合四倍体时间的确定 | 第28-29页 |
| ·四倍体胚胎制备参数的确定 | 第29页 |
| ·四倍体胚胎融合后激活 | 第29页 |
| ·四倍体胚胎发育的情况 | 第29-30页 |
| 5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四倍体囊胚的检测 | 第31-37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四倍体囊胚细胞染色 | 第32页 |
| ·四倍体囊胚染色体倍型分析 | 第32页 |
| ·四倍体胚胎早期细胞的凋亡 | 第32-33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 ·四倍体囊胚染色结果 | 第33-34页 |
| ·四倍体囊胚染色体倍型分析结果 | 第34页 |
| ·四倍体早期胚胎细胞的凋亡 | 第34-35页 |
| 4 讨论 | 第35-36页 |
| 5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2n/4n嵌合体的生产 | 第37-44页 |
| 1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 2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 ·体细胞克隆细胞的制备 | 第38-40页 |
| ·内细胞团的分离 | 第40页 |
| ·2n/4n嵌合体制备 | 第40-41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 ·内细胞团的分离 | 第41-42页 |
| ·嵌合体胚胎制备 | 第42页 |
| 5 讨论 | 第42-43页 |
| 6 小结 | 第43-44页 |
| 全文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导师简介 | 第52-53页 |
| 个人简介 | 第53-55页 |
| 附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