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植物抗毒素(PHYTOALEXINS) | 第16-21页 |
·植物抗毒素定义 | 第16-17页 |
·植物雌激素概述 | 第17-21页 |
·大豆抗毒素(GLYCEOLLINS)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大豆抗毒素的发现 | 第21页 |
·大豆抗毒素的生成途径 | 第21-23页 |
·大豆抗毒素的生物学活性 | 第23页 |
·大豆品种对大豆抗毒素累积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诱导剂对大豆抗毒素累积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菜豆素(PHASEOLLIN)研究进展 | 第25页 |
·功能性寡糖简介 | 第25-28页 |
·大豆抗毒素的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8页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 | 第28页 |
·毛细管电泳法(CE) | 第28-29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9-30页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30-31页 |
·大豆抗毒素研究 | 第30页 |
·菜豆素研究 | 第30-31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硝酸银诱导不同大豆品种的大豆抗毒素生成量比较 | 第32-44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硝酸银诱导生成大豆抗毒素 | 第33-34页 |
·大豆抗毒素制备 | 第34页 |
·大豆抗毒素含量标准曲线绘制 | 第34页 |
·大豆抗毒素检测 | 第34页 |
·大豆抗毒素质谱鉴定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大豆抗毒素的诱导 | 第35-36页 |
·大豆抗毒素的检测与鉴定 | 第36-39页 |
·硝酸银诱导黄豆、黑豆和青豆的大豆抗毒素生成量比较 | 第39-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黄豆、黑豆和青豆生成大豆抗毒素比较 | 第43页 |
·九种大豆生成大豆抗毒素比较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硝酸银诱导中黄 30 和青仁乌生成大豆抗毒素规律初步研究 | 第44-60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4-4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4-45页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大豆抗毒素的诱导 | 第46页 |
·大豆抗毒素的制备 | 第46页 |
·HPLC 检测大豆抗毒素、大豆苷元和大豆苷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9页 |
·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紫外吸收光谱图 | 第46-47页 |
·硝酸银诱导中黄 30 生成大豆抗毒素规律初步分析 | 第47-53页 |
·硝酸银诱导青仁乌生成大豆抗毒素规律初步分析 | 第53-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大豆苷元对大豆抗毒素生成的影响 | 第59页 |
·大豆苷对大豆抗毒素生成的影响 | 第59-60页 |
第四章 不同寡糖诱导芸豆的菜豆素生成量比较 | 第60-71页 |
·引言 | 第60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60-61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0-61页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63页 |
·寡糖诱导菜豆素 | 第61-62页 |
·菜豆素的 HPLC 检测 | 第62页 |
·菜豆素的鉴定 | 第62-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70页 |
·菜豆素标准曲线绘制 | 第63页 |
·菜豆素的 HPLC 检测 | 第63-65页 |
·菜豆素的鉴定 | 第65-66页 |
·不同寡糖溶液诱导芸豆生成菜豆素比较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菜豆素体外抗肿瘤细胞实验 | 第71-80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72-73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72页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72-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页 |
·细胞培养 | 第73页 |
·菜豆素体外抗肿瘤实验 | 第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79页 |
·菜豆素体外抗肿瘤实验 | 第73-77页 |
·Hela 和 Mcf-7 两种细胞的 IC50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3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黄豆、黑豆和青豆经硝酸银诱导大豆抗毒素生成量比较 | 第80页 |
·不同品种大豆经硝酸银诱导大豆抗毒素生成量比较 | 第80页 |
·硝酸银诱导青仁乌大豆抗毒素生成量高于中黄 30 分析 | 第80-81页 |
·不同寡糖诱导芸豆的菜豆素生成量比较 | 第81页 |
·菜豆素体外对 Cal-51, Caski, Hela 肿瘤细胞抑制效果 | 第81-82页 |
·创新点 | 第82页 |
·存在不足和建议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作者简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