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融资融券担保机制的法律困境及解决路径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s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8-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比较法 | 第15页 |
·利益衡量的方法 | 第15页 |
·经济分析的方法 | 第15-16页 |
2. 融资融券交易概述 | 第16-22页 |
·融资融券交易简介 | 第16-18页 |
·融资融券交易的发展 | 第16-17页 |
·融资融券交易的概念 | 第17页 |
·融资融券交易的特点 | 第17-18页 |
·融资融券交易的具体原理 | 第18-19页 |
·融资交易的具体原理 | 第18页 |
·融券交易的具体原理 | 第18-19页 |
·融资融券交易中所存在的法律关系 | 第19-22页 |
·证券公司与客户间形成证券经纪关系 | 第19-20页 |
·证券公司与客户间形成借贷关系 | 第20页 |
·证券公司与客户间形成担保关系 | 第20-21页 |
·客户与交易对手间形成的买卖关系 | 第21-22页 |
3. 担保机制的法律属性 | 第22-28页 |
·让与担保之说 | 第22-25页 |
·理论内涵 | 第22-23页 |
·让与担保说在实践中的适用缺陷 | 第23-25页 |
·质权之议 | 第25-28页 |
4. 我国法律对担保机制的构造 | 第28-32页 |
·担保机制的信托构造 | 第28页 |
·信托构建的扭悖之处 | 第28-32页 |
5. 化解债权担保机制困境的路径 | 第32-38页 |
·路径之一:理论嵌入法律 | 第32-35页 |
·让与担保制度纳入我国法律规范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3页 |
·抵押制度的相关理论构想 | 第33-35页 |
·路径之二:法律包容实践 | 第35-36页 |
·路径之三:实践的自我改良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