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一、导言 | 第10-1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家校合作 | 第11-12页 |
2、家校合作形式 | 第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成果 | 第12-13页 |
2、国内开展家校合作研究的情况 | 第13-15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 第15页 |
2、对家庭发展的意义 | 第15-16页 |
3、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 第16页 |
4、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 第16-17页 |
(五) 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1、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页 |
2、研究对象 | 第17页 |
3、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二、家校合作形式现状的调查结果 | 第19-23页 |
(一) 家长会 | 第20页 |
(二) 电话 | 第20-21页 |
(三) 家访 | 第21页 |
(四) 书信 | 第21-23页 |
三、对家校合作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23-30页 |
(一) 学校教育资源的局限和教育者的态度导致开展家校合作动力不足 | 第25-26页 |
1、学校管理者对家校合作的关注程度不高 | 第25页 |
2、学校教育工作者不够重视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 第25-26页 |
3、教师对家校沟通的目的的认识有偏颇 | 第26页 |
4、学校策划的家校合作活动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 第26页 |
(二) 家长对教育认识的差异性影响家校合作开展的效果 | 第26-28页 |
1、认识不足导致家长不重视与学校的合作 | 第26-27页 |
2、部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面存在误区 | 第27页 |
3、家长们自身较大的生存压力影响参与家校活动的积极性 | 第27页 |
4、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影响家校合作的效果 | 第27-28页 |
(三) 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制约了开展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 第28-30页 |
1、教育评价的偏差降低教师开展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 第28页 |
2、家校合作缺乏制度的保证 | 第28-30页 |
四、提高家校合作成效的对策 | 第30-44页 |
(一) 家长和教师思想上提高认识,增进沟通 | 第30-33页 |
1、学校方面 | 第30-32页 |
2、家长方面 | 第32-33页 |
(二) 家校合作形式应与时俱进,务实革新 | 第33-44页 |
1、传承并改良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 | 第33-40页 |
2、创新家校合作的新方式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页 |
附录一、家校合作情况调查问卷(家长卷) | 第46-48页 |
附录二、家校合作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