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的必要性 | 第8-9页 |
|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提出新要求 | 第8页 |
| ·阅读对学生成长有深远的影响 | 第8页 |
| ·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 第8-9页 |
| ·朱永新“新教育”、“亲近母语”的阅读推广为阅读教学注入新的生命 | 第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 ·创新点 | 第10-11页 |
| ·以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应用为切入点 | 第10页 |
| ·实践性 | 第10页 |
| ·实用性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 ·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内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 第11页 |
| ·国外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 ·“教学并重”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 | 第14页 |
| ·迪克与凯瑞的系统化教学设计 | 第14-15页 |
| 第三章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方案 | 第15-19页 |
| ·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5页 |
| ·资料收集的方法 | 第15-16页 |
| ·前期准备 | 第16-19页 |
| ·设置阅读课程,提供整本书阅读教学环境 | 第16-17页 |
| ·分析学情,确定整本书阅读教学教材 | 第17页 |
| ·成立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小组 | 第17页 |
|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验班级的准备工作 | 第17页 |
| ·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其他活动 | 第17-19页 |
| 第四章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第19-26页 |
| ·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理念 | 第19页 |
|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内容 | 第19-23页 |
| ·确定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 第19-20页 |
| ·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学习者和情境 | 第20页 |
| ·开发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第20-22页 |
| ·开发和选择整本书阅读教学材料 | 第22页 |
| ·设计和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形成性评价 | 第22-23页 |
| ·课后反思;修改完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第23页 |
|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 第23-26页 |
| 第五章 效果分析及启示 | 第26-36页 |
|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效果分析 | 第26-32页 |
| ·学生阅读兴趣明显增高 | 第26页 |
| ·学生课内、课外阅读量增加 | 第26-28页 |
| ·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 第28-32页 |
| ·拓展延伸,重塑精神家园 | 第32页 |
| ·项目实施启示 | 第32-35页 |
| ·坚持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成功基石 | 第32-33页 |
| ·坚持三维目标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向标 | 第33页 |
| ·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保障 | 第33页 |
|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 第33页 |
| ·以问题为引导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 | 第33-34页 |
| ·渗透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应贯穿整本书阅读教学始终 | 第34-35页 |
| ·研究的不足及后续工作方向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附录1 《小鹿斑比》阅读记录卡 | 第39-40页 |
| 附录2 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 第40-42页 |
| 附录3 访谈提纲 | 第42-43页 |
| 个人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