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绪论 | 第15-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8页 |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9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2 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关于城市化 | 第21-22页 |
·质量型城市化 | 第22-24页 |
·相关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城市化质量水平评估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城市化相关耦合协调性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相关研究进展及述评 | 第27-28页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36页 |
·城市发展理论 | 第28-32页 |
·城市发展阶段理论 | 第28-30页 |
·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增长理论 | 第30-32页 |
·系统耦合协调理论 | 第32-33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3-36页 |
·城市多目标协同论 | 第34页 |
·城市PRED系统论 | 第34页 |
·城市生态学理论 | 第34-36页 |
4 上海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总体特征及趋势 | 第36-45页 |
·上海城市化发展进程 | 第36-42页 |
·改革开放前上海城市化过程 | 第36-38页 |
·改革开放后上海城市化发展情况 | 第38-42页 |
·当前上海城市化发展特征及趋势 | 第42-45页 |
·上海城市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 第42-44页 |
·上海城市化发展总体趋势 | 第44-45页 |
5 上海质量型城市化水平测度体系构建及评估 | 第45-58页 |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45页 |
·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 第45-48页 |
·体系分层 | 第45-47页 |
·权重赋值 | 第47-48页 |
·数据来源 | 第48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48-58页 |
·方法选择 | 第48-49页 |
·上海质量型城市化水平因子分析 | 第49-58页 |
6 上海质量型城市化水平时空协调分析 | 第58-73页 |
·上海质量型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58-64页 |
·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方法 | 第58-59页 |
·上海市城市化经济-环境-人口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59-64页 |
·上海市郊区产业空间协调分析 | 第64-73页 |
·郊区发展问题的提出 | 第64-65页 |
·产业发展分析方法 | 第65-66页 |
·九大区县产业发展空间协调分析结果 | 第66-68页 |
·九大区县产业发展空间协调分析结果解析 | 第68-73页 |
7 上海城市化质量调控的路径研究 | 第73-79页 |
·调控路径一:经济转型引领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 | 第73-74页 |
·调控路径二:环境改善保障经济、人口健康化发展 | 第74-76页 |
·调控路径三:以人为本指导经济、环境协调式发展 | 第76-77页 |
·质量调控路径四:以郊区新城为突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 第77-79页 |
8 结论与不足 | 第79-81页 |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附录 | 第88-94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95页 |
后记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