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运行条件下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优化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动车组运用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2 动车组运用理论分析 | 第21-32页 |
·我国的动车组运用 | 第21-23页 |
·动车组运用定义 | 第21-22页 |
·运行特征 | 第22页 |
·管理体制 | 第22-23页 |
·动车组运用方式分析 | 第23-27页 |
·固定运行区段运用方式 | 第23-24页 |
·不固定运行区段运用方式 | 第24-25页 |
·周期性运用方式 | 第25-26页 |
·混杂运用方式 | 第26-27页 |
·动车组的检修分析 | 第27-30页 |
·检修体制 | 第27-28页 |
·维修方式 | 第28-29页 |
·修程安排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动车组检修点设置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动车组运用计划 | 第32-43页 |
·动车组运用计划的概念 | 第32页 |
·动车组周转计划 | 第32-37页 |
·周转计划概念 | 第33-34页 |
·编制流程 | 第34-36页 |
·评价指标 | 第36-37页 |
·动车组分配计划 | 第37-39页 |
·分配计划的概念 | 第37页 |
·分配计划的考虑因素 | 第37-38页 |
·分配计划编制流程 | 第38-39页 |
·动车组检修计划 | 第39页 |
·动车组运用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 | 第40页 |
·列车运行图 | 第40-41页 |
·动车组检修任务 | 第41页 |
·动车组运用模式 | 第41-42页 |
·其他因素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动车组混杂运用的模型构建 | 第43-61页 |
·动车组混杂运用问题分析 | 第43-46页 |
·主体分析 | 第43-44页 |
·目标分析 | 第44-45页 |
·约束分析 | 第45-46页 |
·动车组运用问题的数学描述 | 第46-48页 |
·TSP问题描述 | 第46-47页 |
·动车组混杂运用问题转换及描述 | 第47页 |
·动车组混杂运用问题与TSP问题的比较 | 第47-48页 |
·混杂运行条件下的动车组运用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48-59页 |
·时空网络构建及参数设定 | 第48-53页 |
·约束条件 | 第53-56页 |
·优化目标 | 第56-58页 |
·数学模型及简化 | 第58-59页 |
·动车组运用求解方法概述 | 第59-60页 |
·TSP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59页 |
·启发式算法的优缺点比较 | 第59-60页 |
·算法的选择和改进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算法设计及案例应用 | 第61-90页 |
·遗传算法概述 | 第61-63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 | 第61页 |
·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 | 第61-63页 |
·动车组混杂运用的贪心遗传算法设计 | 第63-73页 |
·编码的确定 | 第63-64页 |
·初始解的生成 | 第64-68页 |
·适应度函数的构造 | 第68页 |
·选择个体 | 第68-69页 |
·贪心交叉算子 | 第69-70页 |
·贪心变异算子 | 第70-72页 |
·终止条件判断 | 第72-73页 |
·案例 | 第73-89页 |
·案例背景及数据 | 第73-76页 |
·案例的结果与分析 | 第7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90-91页 |
·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作者简历 | 第95-9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