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3页 |
绪论 | 第13-26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三) 研究方法、主要框架及研究创新点 | 第22-26页 |
—、建国后陈毅知识分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26-41页 |
(一) 建国后陈毅知识分子思想的形成条件 | 第26-30页 |
1、陈毅知识分子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 第26-28页 |
2、陈毅知识分子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 | 第28-30页 |
(二) 建国后陈毅知识分子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30-41页 |
1、建国后陈毅知识分子思想的初步形成(19491954) | 第30-34页 |
2、建国后陈毅知识分子思想的成熟与发展(1954——1966) | 第34-38页 |
3、建国后陈毅知识分子思想的深化(1966——1972) | 第38-41页 |
二、建国后陈毅知识分子思想的内容 | 第41-54页 |
(一) 客观科学评价知识分子的属性 | 第41-43页 |
1、“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就是社会主义知识分子” | 第41-42页 |
2、“知识分子是国家的财宝” | 第42-43页 |
(二) 高度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第43-45页 |
1、“知识分子要有主人翁意识,勇于提意见、敢于批判” | 第44页 |
2、知识分子要发挥业务优势,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 第44-45页 |
(三) 制定科学合理的知识分子政策 | 第45-54页 |
1、科学处理知识分子的“红”与“专”关系 | 第46-48页 |
2、广泛团结、吸收、重用广大知识分子 | 第48-50页 |
3、要用科学的方法改造知识分子 | 第50-54页 |
三、建国后陈毅知识分子思想的特点 | 第54-66页 |
(一) 原则立场的坚定性 | 第54-57页 |
1、坚决拥护中央对知识分子的科学决策 | 第54-56页 |
2、坚决抵制左倾思想对知识分子的错误定性 | 第56-57页 |
(二) 工作方法的灵活性 | 第57-60页 |
1、灵活安排,用人用其长 | 第57-58页 |
2、结合自身特长,灵活展开知识分子工作 | 第58-60页 |
(三) 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 第60-62页 |
1、从实际出发,分析、解决知识分子问题 | 第60-61页 |
2、以辩证的方法开展知识分子工作 | 第61-62页 |
(四) 情感态度的亲和性 | 第62-64页 |
1、以知识分子自居,获得情感共鸣 | 第62-63页 |
2、以文会友,广结良友 | 第63-64页 |
(五) 内容、对象的全面性 | 第64-66页 |
1、思想内容的全面性 | 第64页 |
2、涉及对象的全面性 | 第64-66页 |
四、建国后陈毅知识分子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 第66-85页 |
(一) 建国后陈毅知识分子思想的历史意义 | 第66-74页 |
1、辩证的坚持并发展了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 | 第66-70页 |
2、对做好改革开放后的知识分子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 第70-71页 |
3、对党的统战工作成功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 第71-72页 |
4、为我国科教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第72-74页 |
(二) 建国后陈毅知识分子思想的现实启示 | 第74-85页 |
1、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要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 | 第74-79页 |
2、建立科学的人才利用、管理机制 | 第79-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