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一、对于孙中山“政治”观念的论述 | 第14-15页 |
二、对于孙中山“自由”、“平等”政治价值原则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对于孙中山民众与精英观点的研究 | 第16-18页 |
四、对于孙中山“政权”与“治权”观点的研究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二、历史研究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政治”的定义:“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 | 第21-41页 |
第一节 “政治”的定义与发展过程 | 第21-27页 |
一、“政治”的定义 | 第21-22页 |
二、“政治”观念的发展过程 | 第22-27页 |
第二节 “政治”观念的特征 | 第27-34页 |
一、积极型的“政治”观念 | 第27-29页 |
二、道德型的“政治”观念 | 第29-32页 |
三、治理型的“政治”观念 | 第32-34页 |
第三节 “中西合璧”的理论资源 | 第34-41页 |
一、传统中国的儒家文化:以传统资源“接引”现代思想 | 第34-37页 |
二、近代西方的政治思想: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 第37-41页 |
第三章 “政治”的价值原则:实用主义与整体观 | 第41-55页 |
第一节 作为“团体自由”的自由观 | 第41-47页 |
一、对自由涵义的理解与定位 | 第42-44页 |
二、不同时期对自由的不同阐发 | 第44-47页 |
第二节 作为“政治平等”的平等观 | 第47-51页 |
一、对平等涵义的两层理解 | 第47-49页 |
二、平等观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 | 第49-51页 |
第三节 自由平等观的重心转移:从个人到团体 | 第51-55页 |
第四章 “政治”的权力主体:民众与精英的二元论 | 第55-71页 |
第一节 民众:“主权在民”与“民治” | 第55-61页 |
一、“主权在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第55-58页 |
二、“民治”:让人民来治理国家 | 第58-61页 |
第二节 精英:国家治理的“现代贤人” | 第61-67页 |
一、对“贤人政治”传统的继承 | 第61-63页 |
二、精英治国的方式:“以党治国” | 第63-67页 |
第三节 “知难行易”的认识论基础 | 第67-71页 |
第五章 “政治”的权力运作:“政权”与“治权” | 第71-93页 |
第一节 “权能区分”与“政权”、“治权”的来源 | 第71-78页 |
一、“权能区分”:政治权力区分的依据 | 第71-75页 |
二、“政权”的来源 | 第75-77页 |
三、“治权”的来源 | 第77-78页 |
第二节 权力运作的制度设计:“政权”“制扣”“治权” | 第78-87页 |
一、“政权”“制扣”“治权” | 第78-81页 |
二、制度方案 | 第81-87页 |
第三节 权力运作的局限性 | 第87-93页 |
一、政权与治权缺乏统一 | 第87-89页 |
二、人民的政权缺乏保障 | 第89-90页 |
三、政府的治权缺少监督 | 第90-93页 |
结语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后记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