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组织培养及其生物碱含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黄檗植物学概述及资源分布 | 第10-11页 |
·我国黄柏属植物的形态及区别 | 第10-11页 |
·黄檗的资源分布 | 第11页 |
·黄檗的化学成分及功效 | 第11-13页 |
·黄檗的化学成分 | 第11-12页 |
·黄檗的主要功效 | 第12-13页 |
·黄檗资源保护现状 | 第13-15页 |
·黄檗资源的保护价值 | 第13-14页 |
·中国黄檗资源的濒危原因分析 | 第14-15页 |
·黄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 第15-16页 |
·实施就地保护 | 第15页 |
·加强基础和综合利用研究 | 第15-16页 |
·促进人工繁殖栽培 | 第16页 |
·植物组织培养 | 第16-22页 |
·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体系 | 第17-20页 |
·植物组织培养在中草药生产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于中草药的优点 | 第21-22页 |
·黄檗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成年植株新梢茎尖培养 | 第26-32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材料处理 | 第26页 |
·接种 | 第26页 |
·培养 | 第26-27页 |
·诱导茎尖的培养基优化研究 | 第27页 |
·继代培养 | 第27页 |
·生根 | 第27页 |
·移栽 | 第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成年植株新稍茎尖培养结果观测 | 第27-28页 |
·生根培养 | 第28页 |
·移栽 | 第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0页 |
·成年植株新梢茎尖培养 | 第28-29页 |
·外植体褐变现象及抑制 | 第29-30页 |
·继代培养中的玻璃化问题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成年植株新梢叶片、叶柄培养 | 第32-40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材料处理 | 第32页 |
·接种 | 第32-33页 |
·培养 | 第33页 |
·诱导培养基优化研究 | 第33页 |
·继代培养 | 第33页 |
·生根 | 第33-34页 |
·移栽 | 第34页 |
·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成年植株叶片、叶柄培养结果观测 | 第34页 |
·生根培养 | 第34页 |
·移栽 | 第34-35页 |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成年植株新梢叶片培养 | 第35-36页 |
·成年植株新梢叶柄培养 | 第36-37页 |
·生根培养结果分析 | 第37页 |
·移栽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幼胚培养 | 第40-52页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植物材料 | 第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3页 |
·材料处理 | 第40页 |
·接种 | 第40页 |
·培养 | 第40-41页 |
·诱导培养基优化研究 | 第41-42页 |
·继代培养 | 第42-43页 |
·生根培养 | 第43页 |
·移栽 | 第43页 |
·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幼胚培养、下胚轴培养、无菌叶片培养结果观测 | 第43页 |
·生根培养 | 第43-44页 |
·移栽 | 第44页 |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诱导试验结果 | 第44-48页 |
·继代培养试验结果 | 第48-50页 |
·幼胚培养获得的增殖苗的生根培养结果分析 | 第50页 |
·移栽 | 第50-51页 |
·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差异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黄檗愈伤组织中生物碱含量研究 | 第52-58页 |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愈伤组织材料 | 第52页 |
·组织培养全株苗 | 第52页 |
·黄檗皮 | 第52页 |
·黄檗叶 | 第52页 |
·标准品 | 第52页 |
·试剂 | 第52页 |
·仪器 | 第52页 |
·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生物碱的提取 | 第52-53页 |
·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不同材料中小檗碱含量比较分析 | 第54页 |
·不同材料中掌叶防己碱含量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不同材料中药根碱含量比较分析 | 第55-56页 |
·三种生物碱在不同材料中的含量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