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蚜小麦新品系的鉴定与筛选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植物凝集素的功能及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抗蚜虫基因 PPA | 第11-12页 |
·抗蚜虫转基因小麦的获得方法 | 第12-13页 |
·农杆菌转化法 | 第12-13页 |
·基因枪法 | 第13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3页 |
·转基因植物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目的基因是否整合的检测 | 第14-15页 |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的检测 | 第15页 |
·目的基因是否有效表达的检测 | 第15-17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7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8-19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农杆菌介导科麦转基因及鉴定 | 第19-29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配方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科麦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0-21页 |
·农杆菌转化的过程 | 第21-22页 |
·GUS 染色检测 | 第22页 |
·分化成苗的科麦分子水平鉴定 | 第22-24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4-28页 |
·小麦愈伤组织的选择 | 第24页 |
·GUS 基因表达检测 | 第24-26页 |
·潮霉素筛选 | 第26页 |
·不同激素配比的分化培养基对小麦愈伤分化的影响 | 第26页 |
·DNA 水平检测 PPA 基因 | 第26-28页 |
·本章结论 | 第28-29页 |
第3章 转基因小麦 DNA 水平的鉴定 | 第29-43页 |
·小麦 DNA 的提取 | 第29-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小麦 DNA 提取步骤 | 第29-30页 |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 | 第30-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30-31页 |
·PCR 扩增目的基因 PPA | 第31-34页 |
·PCR 引物的设计 | 第31-32页 |
·PCR 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 | 第32-34页 |
·PPA 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的测定 | 第34-38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4-35页 |
·Tail-PCR 引物设计 | 第35页 |
·Tail-PCR 实验步骤 | 第35-3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小麦基因组 DNA 和大肠杆菌质粒 | 第38-39页 |
·PCR 扩增 PPA 基因 | 第39-40页 |
·Tail-PCR 的扩增及产物测序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转基因小麦 RNA 水平的鉴定 | 第43-5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3页 |
·小麦 RNA 的提取 | 第43-45页 |
·小麦 RNA 提取前的准备 | 第43-44页 |
·小麦 RNA 提取方法 | 第44-45页 |
·RT-PCR 扩增目的基因 PPA | 第45-48页 |
·反转录引物的选择 | 第45页 |
·cDNA 的合成 | 第45-46页 |
·cDNA 扩增 PPA | 第46-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小麦 RNA 提取结果 | 第48页 |
·cDNA 扩增目的基因 PPA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