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导论 | 第15-59页 |
一、 论题的提出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2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54页 |
三、 本文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 第54-56页 |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56-57页 |
五、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57-59页 |
第一章 政治安全相关概念辨析及概念界定 | 第59-97页 |
第一节 政治安全的相关概念辨析 | 第59-73页 |
一、 政治安全与国家安全辨析 | 第60-64页 |
二、 政治安全与政治稳定辨析 | 第64-69页 |
三、 政治安全与政治秩序辨析 | 第69-73页 |
第二节 政治安全的概念界定 | 第73-93页 |
一、 对政治安全概念的几种理解 | 第73-82页 |
二、 政治安全的基本涵义 | 第82-93页 |
第三节 政治安全的特征 | 第93-97页 |
一、 政治安全的基础性 | 第93-94页 |
二、 政治安全的相对性 | 第94-95页 |
三、 政治安全的动态性 | 第95-97页 |
第二章 政治安全的权力之维: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 | 第97-148页 |
第一节 政治安全的“秩序”要求 | 第98-110页 |
一、 秩序:政治安全的价值目标 | 第98-104页 |
二、 秩序与国家权力有效运行 | 第104-110页 |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有效运行对于政治安全的作用 | 第110-126页 |
一、 国家权力通过对社会秩序功效的诉求为政治安全提供秩序保障 | 第111-117页 |
二、 国家权力通过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效为政治安全提供物质保证 | 第117-123页 |
三、 国家权力通过对政治文化建设的推动为政治安全提供精神支持 | 第123-126页 |
第三节 国家权力有效运行的衡量标准 | 第126-148页 |
一、 从国家权力运行前提看:国家权力配置是否合理 | 第126-132页 |
二、 从国家权力运行目的看:是否致力于实现公共利益和保证公民权利 | 第132-138页 |
三、 从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看:是否具有透明性、回应性和效率性 | 第138-144页 |
四、 从国家权力运行结果看:是否得到社会民众的支持和认同 | 第144-148页 |
第三章 政治安全的权利之维: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 | 第148-192页 |
第一节 政治安全的“权利”要求 | 第148-159页 |
一、 要求(一):政治安全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 第149-154页 |
二、 要求(二):政治安全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 第154-159页 |
第二节 保障公民权利对于政治安全的作用 | 第159-176页 |
一、 保障公民权利有利于良好社会秩序的实现 | 第160-166页 |
二、 保障公民权利能够促进和提高公民政治认同感 | 第166-169页 |
三、 保障公民权利有助于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 第169-176页 |
第三节 公民权利得以切实保障的判断标准 | 第176-192页 |
一、 从政治层面来看: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是否存在明晰边界 | 第177-180页 |
二、 从经济层面来看:公民权利实践是否具有实践基础 | 第180-184页 |
三、 从法律层面来看:公民权利保障体系是否健全 | 第184-188页 |
四、 从文化层面来看:公民是否具有较强的权利意识 | 第188-192页 |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现状诊治 | 第192-291页 |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 | 第192-239页 |
一、 全球化对中国政治安全的挑战 | 第192-206页 |
二、 社会转型期间国内因素对中国政治安全的挑战 | 第206-225页 |
三、 对国家权力有效性降低和公民权利保障不足的反思 | 第225-239页 |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应对策略 | 第239-291页 |
一、 政治安全的实践原则: 国家权力有效运行和公民权利切实保障的统一 | 第239-245页 |
二、 增强国家权力运行的有效性 | 第245-268页 |
三、 提高公民权利保障的效能 | 第268-291页 |
结语 | 第291-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295-3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21-322页 |
后记 | 第322-3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