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兰和海南砂仁化学成分的分离与其抗氧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佩兰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 第12-33页 |
| 第1节 佩兰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 ·泽兰属植物简介 | 第12页 |
| ·佩兰研究概况 | 第12-19页 |
| ·佩兰简介 | 第12-13页 |
| ·本草考证 | 第13-15页 |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5-16页 |
| ·药理活性 | 第16-18页 |
| ·毒理作用 | 第18页 |
| ·临床应用 | 第18-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第2节 佩兰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 第20-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 ·药材 | 第2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0页 |
| ·提取分离 | 第20-22页 |
| 第3节 佩兰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22-33页 |
| ·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及编号 | 第22页 |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2-32页 |
| ·化合物PL1的结构解析 | 第22-24页 |
| ·化合物PL2的结构解析 | 第24-25页 |
| ·化合物PL3的结构解析 | 第25-27页 |
| ·化合物PL4的结构解析 | 第27-28页 |
| ·化合物PL5的结构解析 | 第28-30页 |
| ·化合物PL6的结构解析 | 第30-32页 |
| ·讨论 | 第32-33页 |
| 第2章 海南砂仁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 第33-70页 |
| 第1节 海南砂仁研究概况 | 第33-43页 |
| ·豆蔻属植物简介 | 第33-34页 |
| ·海南砂仁研究概况 | 第34-42页 |
| ·海南砂仁简介 | 第34页 |
| ·本草考证 | 第34-37页 |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37-40页 |
| ·药理活性 | 第40-41页 |
| ·毒理作用 | 第41页 |
| ·临床应用 | 第41-42页 |
| ·研究意义 | 第42-43页 |
| 第2节 海南砂仁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 第43-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药材 | 第4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 ·提取分离 | 第43-46页 |
| 第3节 海南砂仁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46-70页 |
| ·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及编号 | 第46-47页 |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47-69页 |
| ·化合物SR1的结构解析 | 第47-48页 |
| ·化合物SR2的结构解析 | 第48-50页 |
| ·化合物SR3的结构解析 | 第50-51页 |
| ·化合物SR4的结构解析 | 第51-53页 |
| ·化合物SR5的结构解析 | 第53-54页 |
| ·化合物SR6的结构解析 | 第54-56页 |
| ·化合物SR7的结构解析 | 第56-58页 |
| ·化合物SR8的结构解析 | 第58-59页 |
| ·化合物SR9的结构解析 | 第59-61页 |
| ·化合物SR10的结构解析 | 第61-63页 |
| ·化合物SR11的结构解析 | 第63-65页 |
| ·化合物SR12的结构解析 | 第65-66页 |
| ·化合物SR13的结构解析 | 第66-68页 |
| ·化合物SR14的结构解析 | 第68-69页 |
| ·讨论 | 第69-70页 |
| 第3章 二苯庚烷类化合物抗氧化研究 | 第70-75页 |
| 第1节 二苯庚烷类化合物抗氧化研究进展 | 第70-71页 |
| 第2节 海南砂仁二苯庚烷类化合物抗氧化研究 | 第71-75页 |
| ·实验原理 | 第71页 |
| ·实验材料 | 第71-72页 |
| ·试剂 | 第71-72页 |
| ·仪器 | 第72页 |
| ·实验过程 | 第72页 |
| ·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 | 第72页 |
| ·IC_(50)值 | 第7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75-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 附录 | 第85-114页 |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