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2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述评 | 第13-22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四、论文贡献与特色 | 第23-25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一、志愿者 | 第25页 |
二、大学生志愿者 | 第25-26页 |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现状 | 第27-37页 |
一、个案情况描述 | 第27页 |
二、个案工作现状 | 第27-37页 |
(一) 问卷调研基本信息 | 第28-29页 |
(二) 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精神内涵的了解 | 第29-31页 |
(三) 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组织方式 | 第31-33页 |
(四) 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的运行开展 | 第33-35页 |
(五) 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的表彰激励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2页 |
一、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一) 志愿精神"空洞化",志愿价值观缺失 | 第37-38页 |
(二) 志愿知识不足,服务方法缺失 | 第38页 |
(三) 服务内容单一,运行模式有待创新 | 第38-39页 |
(四) 表彰激励不显著,制度法规有待完善 | 第39-40页 |
二、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0-42页 |
(一) 大学生志愿动机与价值观的多元化 | 第40页 |
(二) 高校组织者的视野与思路不够开阔 | 第40-41页 |
(三) 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不够深入 | 第41页 |
(四) 政府法律法规的约束与保障不够健全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模式构建 | 第42-59页 |
一、志愿者精神的培育模式构建 | 第42-48页 |
(一) 志愿者精神内涵及延伸 | 第42-44页 |
(二)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理念与角色定位 | 第44-47页 |
(三) 志愿价值观的培养 | 第47-48页 |
二、志愿行动的管理模式构建 | 第48-57页 |
(一) 组织模式 | 第48-51页 |
(二) 运行模式 | 第51-53页 |
(三) 评估模式 | 第53-55页 |
(四) 激励模式 | 第55-57页 |
三、志愿者工作的法规完善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