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大学衍生企业 | 第9-10页 |
·企业创新绩效 | 第10页 |
·区域创新能力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12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第2章 三螺旋的基本原理 | 第15-20页 |
·三螺旋的含义 | 第15页 |
·三螺旋的要素 | 第15-16页 |
·三螺旋的创新空间 | 第16-17页 |
·三螺旋的层次 | 第17-18页 |
·三螺旋的形成机制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大学衍生企业创新绩效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模型 | 第20-35页 |
·问题提出与模型构建 | 第20页 |
·研究假设和框架 | 第20-23页 |
·企业资源与企业绩效 | 第21页 |
·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 | 第21-22页 |
·企业创新绩效与区域创新能力 | 第22-23页 |
·统计分析 | 第23-34页 |
·变量的定义和测量 | 第23-25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 第25-26页 |
·信度分析 | 第26-27页 |
·效度分析 | 第27-28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28-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大学衍生企业创新绩效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的验证 | 第35-58页 |
·大学衍生企业创新绩效评价 | 第35-38页 |
·评价体系构建 | 第35页 |
·灰色关联模型分析 | 第35-38页 |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 第38-51页 |
·评价体系构建 | 第38-39页 |
·评价模型建立 | 第39-44页 |
·区域创新能力实例分析 | 第44-51页 |
·大学衍生企业创新绩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 第51-56页 |
·大学衍生企业创新绩效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 | 第51-52页 |
·基于三螺旋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对策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1 华东地区衍生企业调研问卷 | 第63-66页 |
附录2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权重专家问卷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