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CCD摄像技术的车辆主动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2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以及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以及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车辆主动安全防碰撞预警系统概述 | 第14-20页 |
·绪论 | 第14-16页 |
·车辆安全预警系统结构组成和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人、车、环境的安全预警系统 | 第18-20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课题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思路 | 第20-22页 |
第二章 CCD 摄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22-36页 |
·CCD 摄像技术的发展及其优越性 | 第22-25页 |
·CCD 摄像技术的发展 | 第22页 |
·CCD 图像传感器的优越性 | 第22-25页 |
·双 CCD 摄像头测距、测速原理 | 第25-27页 |
·双 CCD 摄像头的障碍物定位原理 | 第25-26页 |
·双 CCD 摄像头对车辆速度、加速度的测量 | 第26-27页 |
·信息采集模块 | 第27-28页 |
·方向盘转向角传感器 | 第28页 |
·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 | 第28页 |
·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 | 第28页 |
·图像处理技术 | 第28-31页 |
·数字图像处理分类 | 第29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29-31页 |
·人、车等障碍物的图像识别 | 第31-35页 |
·模式识别法 | 第31-32页 |
·图像匹配 | 第32-33页 |
·基于人、车辆特征的图像识别方法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车辆跟驰模型与安全预警系统 | 第36-60页 |
·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 | 第36-45页 |
·车辆制动过程的运动学分析 | 第36-38页 |
·前车不同工况下的车辆跟驰模型 | 第38-43页 |
·车辆运动学参数的设定 | 第43-45页 |
·声光报警模块设计 | 第45-46页 |
·车辆智能紧急处理系统 | 第46-50页 |
·车辆紧急自动转向系统 | 第47-48页 |
·车辆紧急自动刹车系统 | 第48-49页 |
·防抱死系统‐ABS | 第49-50页 |
·车辆辅助制动装置 | 第50-57页 |
·电涡流缓速器 | 第51-52页 |
·液力缓速器 | 第52-54页 |
·发动机辅助制动装置 | 第54-56页 |
·车辆辅助制动装置优点 | 第56-57页 |
·系统总体实现的工作流程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60页 |
第四章 系统虚警、漏警的识别与排除 | 第60-68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本章节主要研究内容 | 第60页 |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60页 |
·常见的虚警、漏警分类 | 第60-61页 |
·车辆直线行驶时的安全预警系统模型 | 第61-63页 |
·车辆直线行驶时排除虚警、漏警模型 | 第61-62页 |
·直行车道上虚警、实警判定标准 | 第62-63页 |
·直行车道上虚警、漏警的消除 | 第63页 |
·车辆弯道行驶时的安全预警系统模型 | 第63-67页 |
·车辆弯道行驶时排除虚警、漏警模型 | 第63-65页 |
·车辆在弯道上虚警、实警的判定标准 | 第65-67页 |
·车辆在弯道上对虚警、漏警的消除 | 第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基于 MATLAB 的系统软件实现 | 第68-80页 |
·引言 | 第68页 |
·人、车等前方障碍物的图形识别测试分析 | 第68-78页 |
·图像处理测试 | 第68-74页 |
·行人面部、身体识别测试 | 第74-78页 |
·车辆图像识别测试 | 第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0-82页 |
·研究结论 | 第80页 |
·系统存在不足及其应用前景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93页 |
附录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