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劳务派遣制度概述 | 第11-19页 |
| ·劳务派遣的概念和特征 | 第11-13页 |
| ·劳务派遣的概念 | 第11页 |
| ·劳务派遣的特征 | 第11-13页 |
| ·劳务派遣的产生和发展 | 第13-14页 |
| ·劳务派遣制度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14-15页 |
| ·劳务派遣与职业介绍 | 第14-15页 |
| ·劳务派遣与业务借调 | 第15页 |
| ·劳务派遣的利弊分析 | 第15-19页 |
| ·劳务派遣的积极意义 | 第15-17页 |
| ·劳务派遣的消极影响 | 第17-19页 |
| 2 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问题 | 第19-26页 |
| ·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方面的立法不足 | 第19-20页 |
| ·注册资本上的立法不足 | 第19页 |
| ·设立程序上的立法不足 | 第19-20页 |
| ·有关国家关于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20-21页 |
| ·德国关于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20页 |
| ·日本关于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20-21页 |
| ·韩国关于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21页 |
| ·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立法完善措施 | 第21-26页 |
| ·明确劳务派遣单位注册资本的数额及构成形式 | 第21-23页 |
| ·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实行行政许可制 | 第23-26页 |
| 3 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问题 | 第26-31页 |
|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的立法不足 | 第26-28页 |
| ·支付加班费的义务主体不明确 | 第26页 |
| ·“相同”或“相近”岗位界定不够明确 | 第26-27页 |
| ·同工同酬纠纷举证责任规定不明确 | 第27-28页 |
|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的立法完善措施 | 第28-31页 |
| ·由用工单位支付被派遣劳动者的加班报酬 | 第28页 |
| ·明确“相同”或“相近”岗位的具体标准 | 第28-29页 |
| ·明确同工同酬纠纷的举证责任 | 第29-31页 |
| 4 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问题 | 第31-35页 |
| ·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立法不足 | 第31-32页 |
| ·立法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 第31页 |
| ·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立法不足 | 第31-32页 |
| ·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立法完善措施 | 第32-35页 |
| ·赋予被派遣劳动者的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权 | 第32页 |
| ·创设灵活的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 | 第32-35页 |
| 5 劳务派遣岗位问题 | 第35-40页 |
| ·我国关于劳务派遣岗位的立法不足 | 第35页 |
| ·有关国家关于劳务派遣岗位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35-37页 |
| ·德国对劳务派遣岗位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36页 |
| ·日本对劳务派遣岗位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36页 |
| ·韩国对劳务派遣岗位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36-37页 |
| ·劳务派遣岗位问题的立法完善措施 | 第37-40页 |
| ·明确劳务派遣的岗位期限 | 第37页 |
| ·劳务派遣的岗位不得约定试用期 | 第37-38页 |
| ·完善劳务派遣岗位规制的立法体例 | 第38-40页 |
| 6 劳务派遣雇主责任问题 | 第40-46页 |
| ·劳务派遣雇主责任的立法不足 | 第40-41页 |
| ·有关国家关于劳务派遣雇主责任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41-42页 |
| ·美国关于劳务派遣雇主责任的规定 | 第41页 |
| ·德国关于劳务派遣雇主责任的规定 | 第41-42页 |
| ·日本关于劳务派遣雇主责任的规定 | 第42页 |
| ·劳务派遣雇主责任的立法完善措施 | 第42-46页 |
| ·平衡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和责任 | 第42-44页 |
| ·明确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民事责任主体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