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疯草与苦马豆素研究进展第15-26页
   ·疯草的种类和分布第15页
   ·疯草的危害性第15-16页
   ·疯草的毒性成分研究第16-22页
     ·苦马豆素的理化性质第16-17页
     ·苦马豆素的来源第17页
     ·苦马豆素的检测方法第17页
     ·吲哚里西啶生物碱生源合成路径的研究第17-22页
   ·家畜疯草中毒病第22-24页
     ·疯草中毒病的发病机理第22页
     ·疯草中毒病的临床症状第22-23页
     ·疯草中毒病病理变化第23页
     ·疯草中毒病诊断方法第23页
     ·疯草中毒的预防和治疗第23-24页
   ·疯草的防除和利用第24-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内生真菌研究进展第26-38页
   ·内生真菌的概念第26页
   ·内生真菌的研究方法第26-28页
     ·内生真菌的分离与检测方法第26-27页
     ·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第27-28页
   ·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第28页
   ·内生真菌对植物抗逆性能的影响第28-30页
     ·内生真菌提高宿主植物的抗病性第28-29页
     ·内生真菌提高宿主植物的抗虫性第29页
     ·内生真菌能提高植物的耐旱性第29-30页
     ·内生真菌能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第30页
   ·内生真菌次生代谢物的药用潜力第30-31页
   ·内生真菌菌株的改良与遗传调控第31-33页
   ·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研究进展第33-34页
   ·疯草内生真菌研究进展第34-37页
     ·产苦马豆素的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第35页
     ·产苦马豆素的 Undifilum 属内生真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第35-36页
     ·产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与疯草毒性之间的关系第36-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疯草内生真菌 FEL4-F5 液体培养基的优化第38-48页
   ·试验材料第38-40页
     ·菌种第38-39页
     ·主要仪器第39页
     ·主要试剂第39页
     ·主要溶液配制第39页
     ·主要培养基第39-40页
   ·试验方法第40-41页
     ·内生真菌的培养第40页
     ·菌丝中苦马豆素的提取第40页
     ·菌丝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检测第40页
     ·Plackett-Burman 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第40-41页
   ·结果和讨论第41-46页
     ·菌种第41页
     ·Plackett-Burman 试验筛选结果第41-43页
     ·响应面优化第43-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疯草内生真菌 FEL4-F5 产苦马豆素累积特性的研究第48-55页
   ·试验材料第48-49页
     ·菌种第48页
     ·主要仪器第48-49页
     ·主要试剂第49页
     ·主要溶液配制第49页
     ·主要培养基第49页
   ·试验方法第49-50页
     ·内生真菌的培养第49页
     ·苦马豆素浓度与α- 甘露糖苷酶活性之间的量效关系第49页
     ·建立酶标法检测苦马豆素标准方程第49-50页
     ·菌丝干重的测定第50页
     ·菌丝中苦马豆素的提取第50页
     ·α-甘露糖苷酶活性的测定第50页
     ·内生真菌生长曲线第50页
   ·结果第50-53页
     ·苦马豆素浓度与α- 甘露糖苷酶活性的量效关系第50-51页
     ·建立标准方程第51-52页
     ·生长曲线第52-53页
   ·讨论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疯草内生真菌中苦马豆素的 HPLC-ELSD 检测法建立第55-62页
   ·试验仪器和试剂第55-56页
     ·主要仪器第55-56页
     ·主要试剂第56页
     ·试验菌株第56页
   ·试验方法第56-57页
     ·内生真菌的培养第56页
     ·苦马豆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准曲线的构建第56页
     ·样品前处理第56-57页
     ·色谱条件选择第57页
     ·仪器运行参数优化第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61页
     ·方法的建立第57-59页
     ·方法学考察第59-60页
     ·样品测定第60-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前体物筛选试验第62-66页
   ·试验材料第62-63页
     ·菌种第62页
     ·主要仪器第62-63页
     ·主要试剂第63页
     ·主要溶液配制第63页
     ·主要培养基第63页
   ·试验方法第63-64页
     ·内生真菌菌种的制备第63页
     ·内生真菌的培养第63页
     ·前体物添加试验第63-64页
   ·试验结果第64页
     ·前体物筛选试验结果第64页
   ·讨论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七章 碳氮标记赖氨酸的稳定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第66-77页
   ·试验材料第66页
     ·菌种第66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66页
     ·主要试剂第66页
   ·试验方法第66-67页
     ·内生真菌的培养第66-67页
   ·试验结果第67-73页
     ·哌可酸和苦马豆素的质谱检测方法的建立第67-69页
     ·碳氮全标记的L-赖氨酸示踪试验第69-72页
     ·α 位氮标记的 L-赖氨酸示踪试验第72-73页
   ·讨论第73-75页
   ·小结第75-77页
结论第77-78页
论文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设想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90页
致谢第90-92页
作者简介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黄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质量评价及种质资源利用研究
下一篇:SRF和MEF2及其DNA结合位点保守和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