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 选题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地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加工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 第14-16页 |
·环烯醚萜及环烯醚萜苷类 | 第14页 |
·糖类 | 第14-15页 |
·氨基酸类 | 第15页 |
·酚类物质 | 第15页 |
·其他成分 | 第15-16页 |
·地黄分类地位及近缘种研究 | 第16-18页 |
·地黄分类地位 | 第16页 |
·地黄近缘种研究 | 第16-18页 |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 第18-20页 |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与技术 | 第18-19页 |
·地黄指纹图谱研究 | 第19-20页 |
·地黄的病害及防治 | 第20-21页 |
·地黄真菌性病害 | 第20页 |
·地黄病毒病 | 第20-21页 |
·地黄植原体病害 | 第21页 |
·地黄病毒病和植原体病害防治对策 | 第21页 |
·地黄的植物生理生化研究 | 第21-25页 |
·地黄的组织培养 | 第21-22页 |
·抗性生理研究 | 第22-23页 |
·地黄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地黄指纹图谱建立 | 第25-59页 |
1 地黄指纹图谱方法探讨 | 第25-36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材料 | 第26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色谱方法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流动相选择 | 第27-29页 |
·样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29-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地黄指纹图谱的其它方法 | 第35-36页 |
2 鲜地黄和生地黄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36-46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材料 | 第36页 |
·材料处理 | 第36-37页 |
·试剂 | 第37页 |
·样品溶液制备 | 第37页 |
·色谱条件 | 第37-38页 |
·方法有效性分析 | 第38页 |
·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计论 | 第39-46页 |
·鲜地黄、生地黄指纹图谱提取波长的选择 | 第39页 |
·方法有效性 | 第39页 |
·鲜地黄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39-41页 |
·生地黄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41-46页 |
3 熟地黄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46-51页 |
·引言 | 第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材料 | 第46页 |
·材料处理 | 第46-47页 |
·试剂 | 第47页 |
·样品溶液制备 | 第47页 |
·色谱分析 | 第47页 |
·方法有效性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熟地黄指纹图谱提取波长的选择 | 第47页 |
·熟地黄指纹图谱建立 | 第47-49页 |
·方法有效性分析 | 第49页 |
·熟地黄样品间相似性分析 | 第49-51页 |
4 地黄中主要检测成份梓醇、5-羟甲基糠醛和麦角甾苷随指纹图谱同时测定 | 第51-59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材料 | 第52页 |
·方法 | 第52页 |
·标准曲线获取 | 第52页 |
·方法有效性分析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鲜地黄、生地黄中梓醇和麦角甾苷随指纹图谱同时测定 | 第52-55页 |
·鲜地黄及生地黄中多种成份多波长同时测定 | 第55-56页 |
·熟地黄中多种成份随指纹图谱同时测定 | 第56-57页 |
·熟地黄中多种组份随指纹图谱同时测定的多波长法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第三章 基于地黄 HPLC 指纹图谱的生地黄和熟地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 | 第59-111页 |
1 应用 HPLC 指纹图谱技术确定熟地黄炮制终点 | 第59-64页 |
·引言 | 第59页 |
·方法和实验 | 第59-60页 |
·指纹图谱建立及相似性计算方法 | 第59-60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60页 |
·熟地黄加工 | 第60页 |
·样品溶液制备和色谱分析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60-61页 |
·方法有效性分析 | 第61页 |
·熟地黄加工过程中指纹图谱及梓醇、5-HMF、麦角甾苷的变化 | 第61-63页 |
·作为对照样品的熟地黄指纹及熟地黄标准指纹 | 第63页 |
·熟地黄最佳加工时间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页 |
2 地黄 HPLC-DAD 多波长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在熟地炮制中的应用 | 第64-71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方法和实验 | 第65-66页 |
·地黄多波长指纹建立及相似性计算方法 | 第65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65页 |
·熟地炮制、样品溶液制备及色谱分析 | 第65-66页 |
·方法有效性分析 | 第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多波长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66-67页 |
·方法有效性分析 | 第67-68页 |
·熟地加工过程中多波长指纹图谱变化 | 第68-69页 |
·熟地黄最佳加工时间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3 生地黄质量综合指标成分的选择及以 HPLC 指纹图谱为基础的质量评价 | 第71-82页 |
·引言 | 第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5-82页 |
·共有峰之间相关性分析 | 第75页 |
·主成分分析及主成分解释 | 第75-77页 |
·生地质量综合评价 | 第77-79页 |
·综合评价指标的简化 | 第79-82页 |
·讨论 | 第82页 |
·结论 | 第82页 |
4 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 HPLC 指纹差异及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指纹及成分的变化 | 第82-92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页 |
·材料 | 第83页 |
·方法 | 第8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3-88页 |
·鲜地黄与生地黄指纹差异 | 第83-86页 |
·生地黄与熟地黄指纹差异 | 第86页 |
·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指纹(成份)的精细变化 | 第86-88页 |
·总结 | 第88-92页 |
5 熟地黄综合质量评价及炮制评价指标选择 | 第92-98页 |
·引言 | 第9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2-9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3-97页 |
·熟地黄质量评价及指标峰的选择 | 第93-95页 |
·熟地黄质量评价指标成分选择及化简 | 第95-97页 |
·熟地黄炮制质量控制标准的选择 | 第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6 地黄加工新方法探讨 | 第98-111页 |
·引言 | 第9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0页 |
·材料 | 第98-99页 |
·切片的加工 | 第99页 |
·检测 | 第99页 |
·相似性分析 | 第99-10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10页 |
·北京 1 号干燥切片及种子繁殖的一年生鲜地黄自然干燥切片的性质 | 第100-101页 |
·干制鲜地黄切片的熟化加工 | 第101-110页 |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四章 地黄近缘种及种质资源利用研究 | 第111-135页 |
1 地黄近缘种替代药用价值分析与传粉特性研究 | 第111-119页 |
·引言 | 第11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1-112页 |
·材料 | 第111-112页 |
·梓醇、麦角甾苷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获取 | 第112页 |
·传粉与杂交 | 第112页 |
·发芽率测试 | 第11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2-118页 |
·地黄及其近缘种指纹图谱 | 第112-113页 |
·单波长法随指纹图谱同时测定近缘种中梓醇和麦角甾苷的含量 | 第113-116页 |
·地黄及其近缘种传粉特性及杂交结果 | 第116-118页 |
·小结 | 第118-119页 |
2 鲜地黄质量评价及药用、食用地黄选育 | 第119-135页 |
·引言 | 第1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9-121页 |
·材料的选育 | 第119-120页 |
·选育材料 HPLC 指纹图谱的获取 | 第120页 |
·选育材料梓醇、麦角甾苷含量测定及综合主成分值计算 | 第120页 |
·总环烯醚萜苷相对含量的测定 | 第120-1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1-134页 |
·鲜地黄指纹及梓醇、麦角甾苷含量随指纹图谱同时测定 | 第121-125页 |
·鲜地黄质量评价 | 第125-131页 |
·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 | 第131-132页 |
·药用及食用地黄的选育 | 第132-134页 |
·药用食用地黄选育标准探讨 | 第134页 |
·小结 | 第134-135页 |
总结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1页 |
附录 | 第141-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作者简介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