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超声衰减谱法的纳米颗粒和水煤浆的粒度表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纳米颗粒的粒度表征第11-12页
  §1.1.2 高浓度浆料中颗粒的粒度表征第12页
 §1.2 超声衰减谱法粒度表征技术第12-14页
 §1.3 超声衰减谱法粒度表征技术的发展第14-17页
  §1.3.1 超声衰减理论的发展第14-15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3 国内研究现状第1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1.4.1 超声衰减谱法的理论研究第17-18页
  §1.4.2 纳米颗粒悬浊液的实验研究第18页
  §1.4.3 高浓度水煤浆中粒度表征的实验研究第18-19页
第2章 超声衰减谱法粒度表征技术的理论基础第19-39页
 §2.1 超声物理基础第19-23页
  §2.1.1 几点假设第19-20页
  §2.1.2 理想流体中的波动方程第20-22页
  §2.1.3 固体中的波动方程第22-23页
 §2.2 超声衰减理论第23-35页
  §2.2.1 ECAH 声衰减理论模型第25-30页
  §2.2.2 “长波区”简化模型第30-33页
  §2.2.3 复散射理论第33-35页
 §2.3 基于超声衰减谱法的粒度反演计算第35-38页
  §2.3.1 反演计算第35-36页
  §2.3.2 光顺因子的选取与系数矩阵的设计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纳米颗粒粒度表征的实验研究第39-65页
 §3.1 纳米颗粒悬浊液验证性实验第39-49页
  §3.1.1 超声衰减谱法粒度表征系统第39-40页
  §3.1.2 实验材料第40-43页
  §3.1.3 测量方法第43-45页
  §3.1.4 纳米银悬浊液的数值模拟结果第45-46页
  §3.1.5 数据分析及处理第46-48页
  §3.1.6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49页
 §3.2 纳米颗粒的粒度表征第49-63页
  §3.2.1 实验材料第50-51页
  §3.2.2 测量方法第51-52页
  §3.2.3 各种实验样品的数值模拟和实测结果第52-63页
  §3.2.4 结论第63页
 §3.3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高浓度水煤浆粒度表征的实验研究第65-80页
 §4.1 高浓度浆料多参数测量实验台第65-66页
 §4.2 实验方法第66-69页
  §4.2.1 非接触式测量段第66-67页
  §4.2.2 互相关接触式测量段第67页
  §4.2.3 实验准备第67-68页
  §4.2.4 测量方法第68-69页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9-74页
  §4.3.1 接触式测量超声衰减谱第69-71页
  §4.3.2 非接触式测量超声衰减谱第71-74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4-78页
  §4.4.1 接触式测量结果第74-75页
  §4.4.2 非接触式测量结果第75页
  §4.4.3 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结果比较第75-77页
  §4.4.4 光学显微镜测量结果对比第77-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3页
 §5.1 结论第80-81页
 §5.2 展望第81-83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第83-85页
 一、发表论文第83页
 二、从事科研项目第83页
 三、国家标准第83-85页
主要符号表第85-86页
后记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轼“游戏笔墨”绘画创作观的研究
下一篇:纳米流体传递现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