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假想伙伴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序言 | 第7-1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0-21页 |
·假想伙伴 | 第10-13页 |
·假想伙伴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易混淆概念的澄清 | 第11页 |
·假想伙伴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假想伙伴的特征 | 第12页 |
·假想伙伴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第12-13页 |
·创造性人格 | 第13-17页 |
·创造力及其测量 | 第13-15页 |
·创造性人格及其测量 | 第15-16页 |
·创造力、创造性人格、幻想性 | 第16-17页 |
·假想伙伴与创造性人格之间的关系 | 第17-19页 |
·假想伙伴与创造性人格 | 第17-18页 |
·假想伙伴与幻想性 | 第18页 |
·假想伙伴的特征与创造性人格 | 第18-19页 |
·问题提出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假设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被试 | 第21页 |
·研究工具 | 第21-26页 |
·假想伙伴调查问卷 | 第22-23页 |
·威廉姆斯创造性个性倾向测验 | 第23-25页 |
·幻想性测验 | 第25-26页 |
·施测方法与程序 | 第26页 |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 | 第27-42页 |
·大学生童年假想伙伴的基本状况 | 第27-28页 |
·性别差异 | 第27页 |
·出生顺序差异 | 第27-28页 |
·专业差异 | 第28页 |
·大学生童年假想伙伴的特征 | 第28-31页 |
·童年假想伙伴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关系 | 第31-36页 |
·假想伙伴与创造性人格 | 第31-32页 |
·性别、出生顺序、专业类别与创造性人格 | 第32-34页 |
·创造性人格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 第34-36页 |
·假想伙伴的特征与创造性人格之间的关系 | 第36页 |
·童年假想伙伴与大学生幻想性的关系 | 第36-40页 |
·假想伙伴与幻想性 | 第36-37页 |
·性别、出生顺序、专业类别与幻想性 | 第37-38页 |
·幻想性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 第38-40页 |
·假想伙伴的特征与幻想性之间的关系 | 第40页 |
·幻想性与创造性人格的相关 | 第40-42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2-45页 |
·假想伙伴现象 | 第42页 |
·假想伙伴的群体差异 | 第42-43页 |
·假想伙伴的表现特征 | 第43页 |
·假想伙伴与创造性人格之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假想伙伴的特征与创造性人格之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5页 |
·建议 | 第45-46页 |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