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法律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8页 |
第2章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概述 | 第8-14页 |
·破产管理人的相关规定 | 第8-10页 |
·破产管理人的概念 | 第8页 |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 | 第8-10页 |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相关规定 | 第10-11页 |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概念 | 第10页 |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主要形式 | 第10-11页 |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建立的现实意义 | 第11-14页 |
·有效预防破产管理人职务犯罪 | 第11-12页 |
·有利于保护破产当事人的利益 | 第12页 |
·有效降低破产成本实现破产效益最大化 | 第12-14页 |
第3章 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域外考察 | 第14-21页 |
·多元化的监督主体 | 第14-16页 |
·法院监督 | 第14-15页 |
·债权人会议监督 | 第15页 |
·监督人监督 | 第15页 |
·债权人委员会监督 | 第15-16页 |
·专门行政机构监督 | 第16页 |
·多层次的监督内容 | 第16-19页 |
·破产管理人的资格监督 | 第16-17页 |
·破产管理人的选任监督 | 第17-18页 |
·破产管理人行使职权的监督 | 第18-19页 |
·明确的法律责任 | 第19-21页 |
·民事责任监督 | 第19-20页 |
·刑事责任监督 | 第20页 |
·行政责任的监督 | 第20-21页 |
第4章 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现状及其不足 | 第21-28页 |
·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相关规定 | 第21-24页 |
·监督主体的相关规定 | 第21页 |
·监督内容的相关规定 | 第21-23页 |
·法律责任的规定 | 第23-24页 |
·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体制的不足 | 第24-28页 |
·监督主体制度设置的缺陷 | 第24-26页 |
·监督措施方面的缺陷 | 第26-27页 |
·缺乏破产管理人责任的相关规定 | 第27-28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思考 | 第28-35页 |
·完善破产管理人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 第28-29页 |
·设立破产管理人资格考核制度 | 第28页 |
·设立专门的破产行政管理机构 | 第28-29页 |
·完善破产管理人市场退出机制 | 第29页 |
·完善各监督主体的监督措施 | 第29-31页 |
·改变法院的监督地位 | 第29-30页 |
·强化债权人委员会监督权 | 第30-31页 |
·完善内部监督 | 第31-32页 |
·细化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的标准 | 第31页 |
·建立管理人的行业自律监督机制 | 第31-32页 |
·健全破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体系 | 第32-35页 |
·民事责任的明确 | 第32-33页 |
·细化行政责任的规定 | 第33页 |
·明确破产犯罪的刑事责任 | 第33-35页 |
第6章 结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