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发动机舱热管理研究及结构改进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机舱热管理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乘用车热管理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商用车热管理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21-33页 |
·CFD 优点及计算流程 | 第21-22页 |
·流动和传热基本控制方程 | 第22-25页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2-23页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3-24页 |
·能量方程 | 第24页 |
·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 第24-25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方法 | 第25-26页 |
·有限差分法 | 第25页 |
·有限元法 | 第25页 |
·有限体积法 | 第25-26页 |
·离散格式 | 第26-27页 |
·空间离散格式 | 第26-27页 |
·2 时间离散格式 | 第27页 |
·SIMPLE 算法 | 第27-28页 |
·湍流模型 | 第28-30页 |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28页 |
·SST κ-ω模型 | 第28-29页 |
·壁面函数法 | 第29-30页 |
·热传递方式 | 第30页 |
·边界条件简介 | 第30-31页 |
·外流边界 | 第30-31页 |
·多孔介质模型 | 第31页 |
·换热器模型 | 第31页 |
·风扇模型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客车机舱内流场与散热分析 | 第33-54页 |
·物理模型 | 第33-34页 |
·计算网格 | 第34-36页 |
·计算域选取 | 第34-35页 |
·计算网格划分 | 第35-36页 |
·CFD 模型标定 | 第36-43页 |
·CFD 模型选择 | 第37页 |
·边界条件设定 | 第37-41页 |
·标定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整车最恶劣工况机舱热计算 | 第43-44页 |
·外流场计算边界条件 | 第43-44页 |
·换热器设置 | 第44页 |
·风扇设置 | 第44页 |
·整车最恶劣工况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52页 |
·发动机缸盖 | 第45-46页 |
·进排气歧管 | 第46-48页 |
·缸体 | 第48-49页 |
·油底壳 | 第49-50页 |
·消声器 | 第50页 |
·换热器 | 第50-52页 |
·恶劣工况结果评价及改进建议 | 第52页 |
·分析结果总结 | 第52页 |
·优化措施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客车机舱结构对温度场影响 | 第54-70页 |
·机舱内部台阶优化 | 第54-56页 |
·后盖顶部开口改进 | 第56-58页 |
·后盖格栅改进 | 第58-60页 |
·后盖顶部开口与内部台阶组合 | 第60-61页 |
·内部台阶与后盖格栅组合 | 第61-63页 |
·后盖格栅与后盖顶部开口组合 | 第63-65页 |
·后盖顶部开口、格栅与内部台阶组合 | 第65-66页 |
·改进结果评价 | 第66-69页 |
·整车冷却系统评价指标 | 第66-67页 |
·改进结果评价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