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车安全辅助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教练车安全性分析 | 第19-26页 |
| ·人与教练车安全性 | 第19-22页 |
| ·学员与教练车安全性 | 第19-20页 |
| ·教练员与教练车安全性 | 第20-22页 |
| ·教练车技术状况与其安全性 | 第22-23页 |
| ·教练车使用标准及其现状 | 第22-23页 |
| ·教练车安全技术及其影响 | 第23页 |
| ·驾驶培训环境与教练车安全性 | 第23-25页 |
| ·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 ·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教练车安全辅助系统控制原理研究 | 第26-37页 |
| ·发动机起动控制 | 第26-30页 |
| ·发动机起动操作步骤及其安全性分析 | 第26-27页 |
| ·发动机起动操作动作及其影响 | 第27-29页 |
| ·发动机起动控制原理 | 第29-30页 |
| ·副制动优先控制 | 第30-34页 |
| ·副制动优先原理 | 第30页 |
| ·油门离合器设计 | 第30-34页 |
| ·副制动优先控制原理 | 第34页 |
| ·最高车速自动控制 | 第34-36页 |
| ·最高车速自动控制的主要方法 | 第35页 |
| ·最高车速自动控制原理 | 第35-36页 |
| ·显示报警控制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教练车安全辅助系统硬件设计 | 第37-53页 |
| ·教练车安全辅助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37页 |
| ·微控制器的选型 | 第37-40页 |
| ·微控制器功能分析 | 第37-38页 |
| ·MC9S08DZ60 芯片的特性 | 第38-39页 |
| ·MC9S08DZ60 芯片的结构 | 第39-40页 |
| ·主要电路设计 | 第40-49页 |
| ·微控制器最小系统设计 | 第40-42页 |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42-43页 |
| ·起动控制电路设计 | 第43-44页 |
| ·车速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44-46页 |
| ·继电器驱动电路设计 | 第46-47页 |
| ·显示和报警电路设计 | 第47-49页 |
|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49-51页 |
| ·教练车安全辅助控制系统的干扰分析 | 第49-50页 |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50-51页 |
| ·电控单元硬件研制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教练车安全辅助系统软件设计 | 第53-66页 |
| ·功能分析 | 第53页 |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53-55页 |
| ·软件设计 | 第55-64页 |
| ·主程序 | 第55页 |
| ·起动判定程序 | 第55-56页 |
| ·蓄电池电压监测程序 | 第56-57页 |
| ·副制动优先及车速控制程序 | 第57-62页 |
| ·显示报警程序 | 第62-64页 |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教练车安全辅助系统的试验验证 | 第66-73页 |
| ·控制系统的半物理仿真试验 | 第66-69页 |
| ·实车综合试验 | 第69-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73-74页 |
|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