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民意表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第1章 导论第17-30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7-18页
     ·选题背景第17-18页
     ·选题意义第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4页
     ·关于网络民意表达的研究第18-20页
     ·对于社会管理的研究第20-23页
     ·关于网络民意表达与社会管理的关系研究第23-24页
   ·研究范围的界定及有关说明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5-27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7-29页
     ·研究方法第27页
     ·技术路线第27-29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29-30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综述第30-39页
   ·民意场理论第30-32页
   ·社会冲突理论第32-34页
   ·公民社会理论第34-36页
   ·系统动力学方法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网络民意表达的特征判断第39-62页
   ·民意表达的演进历程概述第39-41页
     ·民意表达的空白期第39页
     ·民意表达的混沌期第39-40页
     ·民意表达的探索期第40页
     ·民意表达的青春期第40-41页
   ·民意表达的类别与划分第41-44页
     ·合法表达与非法表达第41页
     ·式表达与非正式表达第41-42页
     ·集体表达与个体表达第42页
     ·言语文字表达与行为表达第42页
     ·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第42-43页
     ·主动表达与被动表达第43页
     ·传统表达与现代表达第43-44页
   ·网络民意表达的主要方式第44-55页
     ·网上信访第44-45页
     ·网络民意调查第45-48页
     ·微博互动第48-53页
     ·其它形式第53-55页
   ·网络民意表达的特征判断第55-61页
     ·基本特点第55-56页
     ·总体结构第56-58页
     ·发展趋势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网络民意表达与社会管理的关系分析第62-84页
   ·基于理论视野的民意表达与社会管理的关系第62-67页
     ·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民意表达解决社会冲突的可能性第62-64页
     ·基于民意——政策相关性模型的民意表达与社会管理可能性关系第64-67页
   ·基于现实视野的民意表达与社会管理的关系第67-79页
     ·案例一:武汉公交车民意风波第67-71页
     ·案例二:广东陆丰乌坎事件第71-75页
     ·案例三:四川会理PS事件第75-79页
   ·网络民意表达与社会管理创新相融合的意义第79-83页
     ·社会管理困境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第79-80页
     ·网络民意表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分析第80-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网络民意表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反思第84-102页
   ·网络民意是否可以代替真正民意?第84-93页
     ·网民结构失衡第84-90页
     ·网民表达的自由与离散第90-91页
     ·网民的非理性与情绪化第91-93页
   ·网络民意是否为决策主体合理运用?第93-101页
     ·(消声)强权压制第93-95页
     ·(过滤)堵截、屏蔽话题第95-96页
     ·(伪造)制造假民意第96-97页
     ·政府积极转变,重视网络民意第97-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6章 网络环境下社会管理主体行为的基模分析第102-117页
   ·网络环境下社会管理的主体构成第102-103页
   ·网络环境下社会管理各主体地位与作用第103-105页
     ·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第103-104页
     ·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第104页
     ·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第104-105页
   ·网络环境下社会管理主体行为的基模分析第105-116页
     ·政府决策不透明导致的饮鸩止渴基模第105-107页
     ·政府政策执行的舍本逐末基模第107-110页
     ·公众参与的成长上限基模第110-112页
     ·公众参与的富者愈富基模第112-114页
     ·公众参与与政策制定的良性循环基模第114-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7章 政务微博系统发展的反馈环法仿真分析第117-139页
   ·政务微博是网络民意表达发展的新系统第117-122页
     ·政务微博是网络民意表达发展的新系统第117-120页
     ·政务微博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第120-122页
   ·旅游政务微博数量与参与旅游政务微博网民人数互促增长正反馈环仿真分析第122-128页
     ·旅游政务微博数量与参与旅游政务微博网民人数互促增长正反馈环仿真模型第122-124页
     ·旅游政务微博数量与参与旅游政务微博网民人数互促增长正反馈环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24-128页
   ·虚假信息政务微博系统发展增长上限反馈仿真分析第128-138页
     ·虚假信息政务微博系统发展增长上限反馈仿真模型第128-130页
     ·虚假信息微博系统发展增长上限反馈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30-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8章 网络民意表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第139-160页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借鉴第139-146页
     ·美国社会管理的主要特点第139-140页
     ·瑞典社会管理的主要特点第140-142页
     ·新加坡社会管理的主要特点第142-144页
     ·香港社会管理的主要特点第144-145页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的启示第145-146页
   ·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构想第146-150页
     ·民意表达社会化机制第147-148页
     ·决策科学民主化机制第148-149页
     ·公众参与有序化机制第149页
     ·网络平台健全化机制第149-150页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第150-159页
     ·积极面对网络民意表达,创新社会管理观念第151-152页
     ·营造良好的表达环境,完善网络民意表达平台第152-154页
     ·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民意表达参与面第154-156页
     ·加大政府专门人员培训,提高网络民意沟通水平第156-157页
     ·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则第157-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0页
第9章 结论与展望第160-164页
   ·研究结论第160-162页
   ·研究展望第162-164页
致谢第164-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72-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导向研究
下一篇:基于价值创造的我国制造企业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协调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