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30页 |
·立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婴儿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课题来源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婴儿肠道菌群概况 | 第15-16页 |
·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喂养方式与婴儿健康 | 第18-21页 |
·肠道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 | 第21-22页 |
·研究肠道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2-26页 |
·本研究中采用的分子生物技术 | 第26-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8页 |
·婴儿粪便微生物DNA提取方法比较 | 第31-35页 |
·PCR-DGGE技术分析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 | 第35页 |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结构 | 第35-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5页 |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 第38页 |
·婴儿粪便DNA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38-42页 |
·不同方法提取的DNA电泳结果 | 第38-39页 |
·16S rRNA-V3区扩增结果 | 第39-40页 |
·DGGE电泳结果 | 第40-42页 |
·婴儿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PCR-DGGE分析 | 第42-45页 |
·16S rRNA-V3区的PCR扩增结果 | 第42-43页 |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 第43-45页 |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差异 | 第45-55页 |
·16S rRNA-V6区PCR扩增及浓度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婴儿粪便物种丰度及多样性分析 | 第46-48页 |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结构 | 第48-53页 |
·属水平上分析婴儿肠道菌群 | 第53-55页 |
4 讨论 | 第55-60页 |
·四种DNA提取方法的差异 | 第55-56页 |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 | 第56-57页 |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差异原因 | 第57-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