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种微生物Actinoalloteichus nanshanensi的代谢产物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简介 | 第12-13页 |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筛选的方法 | 第13-15页 |
·活性追踪筛选法 | 第14页 |
·化学筛选法 | 第14-15页 |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现状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6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6-18页 |
2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放线菌材料 | 第18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8-20页 |
3 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 第20-26页 |
·菌株的培养 | 第20页 |
·菌株所采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 | 第20页 |
·各个配方粗提物的生物活性筛选和化学筛选 | 第20-23页 |
·抗肿瘤活性测定步骤 | 第21-22页 |
·抗菌活性测定步骤 | 第22页 |
·TLC检测 | 第22-23页 |
·菌株发酵配方筛选结果 | 第23-26页 |
·各个配方粗提物的生物活性筛选结果 | 第23-24页 |
·粗提物的TLC成像结果 | 第24-26页 |
4 菌株的发酵、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 第26-76页 |
·菌株的发酵 | 第26页 |
·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26-27页 |
·所获得12个化合物的HPLC分离条件及图谱 | 第27-31页 |
·化合物的HPLC分离条件 | 第27-28页 |
·化合物分离的HPLC图谱 | 第28-31页 |
·化合物的名称、编号和结构鉴定 | 第31-73页 |
·已知化合物的名称和编号 | 第31页 |
·新化合物的名称和编号 | 第31-35页 |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5-39页 |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9-73页 |
·化合物的活性评价 | 第73-76页 |
·抗肿瘤活性评价 | 第73-75页 |
·抗菌活性评价 | 第75-76页 |
5 讨论 | 第76-78页 |
6 结论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 | 第85-112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