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肠道内产雌马酚菌的分离及其性质的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4页 |
·大豆异黄酮 | 第12-14页 |
·大豆异黄酮的种类与结构 | 第12页 |
·大豆异黄酮的来源及影响其含量的因素 | 第12-13页 |
·大豆异黄酮的吸收与代谢 | 第13-14页 |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学功能 | 第14页 |
·雌马酚 | 第14-22页 |
·雌马酚的化学结构 | 第15-16页 |
·雌马酚的常用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雌马酚的生物学功能 | 第17-19页 |
·雌马酚产生者 | 第19-20页 |
·肠道细菌对S-(-)雌马酚形成的作用 | 第20-21页 |
·肠道大豆异黄酮降解菌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HPLC检测人体尿样中的雌马酚 | 第26页 |
·人体肠道内产雌马酚菌的分离 | 第26-27页 |
·细菌属种的鉴定 | 第27-28页 |
·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28-30页 |
·细菌的性质研究 | 第30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7页 |
·HPLC检测人体尿样中的雌马酚 | 第31-35页 |
·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31-32页 |
·检测方法的验证 | 第32-34页 |
·人体尿样中雌马酚的检测 | 第34-35页 |
·人体肠道内产雌马酚菌的分离 | 第35-37页 |
·人体肠道菌对雌马酚产生的影响 | 第35页 |
·细菌分离情况 | 第35页 |
·细菌代谢大豆苷元产雌马酚检测 | 第35-37页 |
·细菌属种的鉴定 | 第37-39页 |
·细菌的表形特征鉴定 | 第37-38页 |
·细菌属种的鉴定 | 第38-39页 |
·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39-43页 |
·细菌DNA提取 | 第39-40页 |
·16S rDNA序列扩增 | 第40页 |
·16S rDNA序列测序结果 | 第40-42页 |
·16S rDNA序列比对 | 第42-43页 |
·细菌的性质研究 | 第43-47页 |
·细菌的生长曲线及pH变化 | 第43-44页 |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碳源对雌马酚产生的影响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50页 |
·HPLC检测人体尿样中的雌马酚 | 第47页 |
·人体肠道内产雌马酚菌的分离 | 第47-48页 |
·细菌的鉴定 | 第48页 |
·细菌的性质研究 | 第48-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