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

人体肠道内产雌马酚菌的分离及其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引言第12-24页
   ·大豆异黄酮第12-14页
     ·大豆异黄酮的种类与结构第12页
     ·大豆异黄酮的来源及影响其含量的因素第12-13页
     ·大豆异黄酮的吸收与代谢第13-14页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学功能第14页
   ·雌马酚第14-22页
     ·雌马酚的化学结构第15-16页
     ·雌马酚的常用检测方法第16-17页
     ·雌马酚的生物学功能第17-19页
     ·雌马酚产生者第19-20页
     ·肠道细菌对S-(-)雌马酚形成的作用第20-21页
     ·肠道大豆异黄酮降解菌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31页
   ·实验材料第24-26页
     ·原料与试剂第24页
     ·实验仪器第24-25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25-26页
   ·实验方法第26-31页
     ·HPLC检测人体尿样中的雌马酚第26页
     ·人体肠道内产雌马酚菌的分离第26-27页
     ·细菌属种的鉴定第27-28页
     ·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第28-30页
     ·细菌的性质研究第30页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30-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47页
   ·HPLC检测人体尿样中的雌马酚第31-35页
     ·色谱条件的确定第31-32页
     ·检测方法的验证第32-34页
     ·人体尿样中雌马酚的检测第34-35页
   ·人体肠道内产雌马酚菌的分离第35-37页
     ·人体肠道菌对雌马酚产生的影响第35页
     ·细菌分离情况第35页
     ·细菌代谢大豆苷元产雌马酚检测第35-37页
   ·细菌属种的鉴定第37-39页
     ·细菌的表形特征鉴定第37-38页
     ·细菌属种的鉴定第38-39页
   ·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第39-43页
     ·细菌DNA提取第39-40页
     ·16S rDNA序列扩增第40页
     ·16S rDNA序列测序结果第40-42页
     ·16S rDNA序列比对第42-43页
   ·细菌的性质研究第43-47页
     ·细菌的生长曲线及pH变化第43-44页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44-45页
     ·不同碳源对雌马酚产生的影响第45-47页
4 讨论第47-50页
   ·HPLC检测人体尿样中的雌马酚第47页
   ·人体肠道内产雌马酚菌的分离第47-48页
   ·细菌的鉴定第48页
   ·细菌的性质研究第48-50页
5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气荚膜梭菌plc和NetB基因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下一篇: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粪便微生物区系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