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际背景 | 第11页 |
·国内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9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财务危机界定及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提出 | 第22-27页 |
·财务危机界定 | 第22-23页 |
·危机定义 | 第22页 |
·财务危机定义 | 第22-23页 |
·财务危机形成和发展阶段 | 第23-24页 |
·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提出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我国制造业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现状 | 第28-31页 |
·行业分布 | 第28-29页 |
·地区分布 | 第29-31页 |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宏观层面 | 第32-33页 |
·微观层面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财务危机防范 | 第35-40页 |
·风险管理 | 第35-36页 |
·风险降低 | 第35-36页 |
·风险消除 | 第36页 |
·风险转移 | 第36页 |
·风险保留 | 第36页 |
·基于财务危机原因的防范措施 | 第36-39页 |
·树立危机意识 | 第36-37页 |
·防止过度负债,优化资本结构 | 第37-38页 |
·加强现金流的管理 | 第38页 |
·避免盲目实施多元化投资战略 | 第38-39页 |
·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财务危机诊断及预警 | 第40-52页 |
·财务危机预警含义及程序 | 第40-41页 |
·财务危机预警含义 | 第40页 |
·财务危机预警程序 | 第40-41页 |
·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的评述和选择 | 第41-43页 |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评述 | 第42-43页 |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选择 | 第43页 |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 第43-51页 |
·财务预警指标的构建原则 | 第43页 |
·财务预警指标选择 | 第43-49页 |
·基于功效系数法模型的构建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基于功效系数法财务预警模型实证分析 | 第52-57页 |
·样本选择和介绍 | 第52-53页 |
·运用功效系数法财务预警模型进行预警分析 | 第53-56页 |
·财务预警指标实际值计算 | 第53-54页 |
·单项功效系数计算 | 第54-55页 |
·单项指标本档基础分计算 | 第55页 |
·单项指标本档调整分计算 | 第55-56页 |
·综合得分计算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七章 财务危机处理 | 第57-61页 |
·财务危机处理程序 | 第57-58页 |
·成立财务危机处理专项小组 | 第57页 |
·搜集信息并进行财务危机诊断 | 第57页 |
·制定处理决策 | 第57-58页 |
·执行处理决策,并适时调整 | 第58页 |
·总结和评价 | 第58页 |
·财务危机处理的一般方法 | 第58-59页 |
·产品召回 | 第58页 |
·企业面对公众要采取开诚布公的态度 | 第58页 |
·注意外部沟通,及时与媒体以及分销商进行沟通 | 第58-59页 |
·尽快筹集资金 | 第59页 |
·财务危机处理的特殊方法 | 第59-60页 |
·资产重组 | 第59页 |
·债务重组 | 第59-60页 |
·破产清算 | 第60页 |
·针对*ST 吉药的财务危机处理建议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1页 |
·不足之处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