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融资担保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导论 | 第10-13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二、论文结构 | 第11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四、研究重点及创新观点 | 第12-13页 |
| 1 担保的定义及相关理论 | 第13-20页 |
| ·担保的定义 | 第13-15页 |
| ·担保的种类 | 第13-14页 |
| ·信用担保的定义 | 第14-15页 |
| ·融资担保的定义 | 第15页 |
| ·融资担保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 ·融资担保的一般经济理论 | 第15-17页 |
| ·国外融资担保理论 | 第17-20页 |
| 2 融资担保的意义及国外经验 | 第20-34页 |
| ·融资担保的意义 | 第20-22页 |
|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第20页 |
|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 第20-22页 |
| ·国外经验 | 第22-31页 |
| ·日本的信用保证制度 | 第22-25页 |
| ·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SBA) | 第25-29页 |
| ·加拿大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 第29-31页 |
| ·国外融资担保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4页 |
| 3 融资担保的信用风险控制 | 第34-51页 |
| ·担保信用风险的界定 | 第34-42页 |
| ·担保机构的风险 | 第34-36页 |
| ·信用风险的成因 | 第36-39页 |
| ·信用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 第39-42页 |
| ·担保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 | 第42-51页 |
| ·借款人的信用分析 | 第42-43页 |
| ·信用分析中的财务分析 | 第43-48页 |
| ·信用分析中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 第48-51页 |
| 4 我国融资担保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51-67页 |
| ·发展历程 | 第51-54页 |
| ·我国融资担保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51页 |
| ·融资担保业主要发展过程 | 第51-54页 |
| ·我国融资担保业现状 | 第54-67页 |
| ·融资担保业发展特征 | 第54-57页 |
| ·担保机构的基本状况 | 第57-61页 |
| ·担保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61-67页 |
| 5 我国融资担保业发展趋势 | 第67-79页 |
| ·担保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 | 第67-70页 |
| ·专业信用担保机构评级制度将建立 | 第67页 |
| ·担保法规的健全和监管主体的明确 | 第67-68页 |
| ·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将实施分类管理 | 第68页 |
| ·商业性担保机构将获得较快发展 | 第68-69页 |
| ·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关系将更加协调 | 第69-70页 |
| ·建立全国和省级担保机构协作组织 | 第70页 |
| ·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趋势 | 第70-74页 |
| ·政策性担保为主,商业担保为辅 | 第70-71页 |
| ·逐步形成稳定的资金补偿机制 | 第71-72页 |
| ·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担保领域 | 第72-73页 |
| ·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担保业务效率 | 第73页 |
| ·担保基金的运用问题将有所突破 | 第73-74页 |
| ·担保业经营理念的发展趋势 | 第74-79页 |
| ·重视担保业务能力建设 | 第74-75页 |
| ·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 第75-76页 |
| ·树立担保产品设计理念 | 第76-77页 |
| ·人力资本是担保机构发展的重要保障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81-83页 |
| 后记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