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三、研究问题 | 第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论文思路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8-31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一) 教材 | 第18页 |
(二) 英语教材 | 第18页 |
(三) 教材评价 | 第18页 |
(四) 话题内容 | 第18-19页 |
二、英语教材评价文献综述 | 第19-29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3-28页 |
(三) 英语教材评价研究的总体述评 | 第28-29页 |
三、从话题角度对教材展开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9-31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29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三) 国内外教材话题内容研究的总体述评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教材评析的理论基础 | 第31-37页 |
一、课程观,语言观,语言学习观 | 第31-34页 |
(一) 课程观 | 第31-32页 |
(二) 语言观 | 第32-33页 |
(三) 语言学习观 | 第33-34页 |
二、教学大纲的不同流派 | 第34-37页 |
(一) 语法/结构教学大纲 | 第35页 |
(二) 情景教学大纲 | 第35页 |
(三) 功能意念教学大纲 | 第35页 |
(四) 任务型教学大纲 | 第35页 |
(五) 话题或内容型教学大纲 | 第35-36页 |
(六) 结果性大纲和过程性大纲;综合型大纲和分析型大纲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新视野英语教程》话题内容的文本分析 | 第37-48页 |
一、教材简介 | 第37-38页 |
二、教材话题排列 | 第38-39页 |
三、文本分析 | 第39-48页 |
(一) 分析维度 | 第39页 |
(二) 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看教材话题 | 第39-40页 |
(三) 从"十个性"看教材话题 | 第40-48页 |
第四章 《新视野英语教程》话题内容的调查分析 | 第48-66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48-49页 |
(一) 调查目的 | 第48页 |
(二) 调查方法 | 第48-49页 |
二、调查过程 | 第49-50页 |
(一) 对象选择 | 第49页 |
(二) 问卷发放 | 第49-50页 |
(三) 教师访谈 | 第50页 |
(四)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50页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50-66页 |
(一)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50-61页 |
(二)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66-75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6页 |
二、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 第66-69页 |
(一) 话题的选取 | 第66-67页 |
(二) 话题讨论活动的设计 | 第67-68页 |
(三) 话题内容中的中西文化导入 | 第68页 |
(四) 话题内容需进一步深化 | 第68-69页 |
三、对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 第69-74页 |
(一) 更新观念 | 第69页 |
(二) 认真学习《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 第69-70页 |
(三) 合理选取并适当添加话题内容 | 第70页 |
(四) 进行话题内容的引导和拓展 | 第70-71页 |
(五) 话题内容中文化内容的处理 | 第71-73页 |
(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73-74页 |
四、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