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在高中物理陈述性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21页 |
·关于概念图的研究 | 第9-15页 |
·什么是概念图 | 第9-10页 |
·概念图的特征和基本要素 | 第10-12页 |
·概念图的形式 | 第12-14页 |
·概念构图与概念图 | 第14页 |
·概念图的制作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9页 |
·国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5-18页 |
·我国国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高中物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 第21-33页 |
·陈述性知识 | 第21-22页 |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 第22-24页 |
·信息的流程 | 第22-24页 |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 第24页 |
·陈述性知识的结构 | 第24-26页 |
·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 第24-25页 |
·图式 | 第25页 |
·ACT-R | 第25-26页 |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 第26-28页 |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构成 | 第26-27页 |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新要求 | 第27-28页 |
·高中物理陈述性知识教学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通过教学设计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 第29-33页 |
·史密斯和雷根教学设计模式概述 | 第29-30页 |
·史密斯和雷根关于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 第30-33页 |
第3章 概念图作为先行组织者 | 第33-43页 |
·先行组织者的界定 | 第33-34页 |
·概念图作为先行组织者 | 第34-37页 |
·回忆先前知识 | 第34-37页 |
·使用概念图完成课程概述 | 第37页 |
·效果分析 | 第37-43页 |
·概念图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设计 | 第37-40页 |
·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第40-41页 |
·概念图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效果研究 | 第41-43页 |
第4章 概念图用于教与学的过程 | 第43-54页 |
·影响陈述性知识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 | 第43-44页 |
·影响陈述性知识有效学习的内部条件 | 第43-44页 |
·影响陈述性知识有效学习的外部条件 | 第44页 |
·新知识意义获得的三种过程 | 第44-45页 |
·应用概念图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 第45-50页 |
·概念图作为教的策略 | 第45-46页 |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概念图的效果评价 | 第46-47页 |
·使用概念图完成课程总结 | 第47-49页 |
·概念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概念图作为学的策略 | 第50-53页 |
·做笔记 | 第51-52页 |
·复习巩固 | 第52-53页 |
·效果分析 | 第53-54页 |
第5章 概念图作为评价手段 | 第54-70页 |
·应用概念图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54-56页 |
·知识结构的层级组织 | 第54-55页 |
·逐渐分化 | 第55页 |
·整合协调 | 第55-56页 |
·概念图在评价中的作用 | 第56-63页 |
·诊断性评价 | 第56-59页 |
·形成性评价 | 第59-63页 |
·总结性评价 | 第63页 |
·效果检验 | 第63-70页 |
·概念图作为评价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 第63-65页 |
·概念图评价的组成部分 | 第65-67页 |
·概念图的评分标准 | 第67-70页 |
第6章 结论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70-74页 |
·结论 | 第70页 |
·概念图促进高中物理陈述性知识教与学过程的价值 | 第70-72页 |
·进一步的研究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