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学评论、文学欣赏论文

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30页
 第一节 言语行为与文学述行范畴第10-18页
 第二节 文学述行理论的生成语境第18-23页
 第三节 文学述行研究在西方与中国第23-30页
第一章 文学话语的述行可能第30-49页
 第一节 奥斯汀的困境:“无效”述行?第30-35页
  一、“空洞”、“寄生”与“苍白”第30-32页
  二、陷入“泥淖”或开放论域第32-35页
 第二节 塞尔的辩解:文学“佯装”述行第35-42页
  一、“间接言语行为”第36-39页
  二、“不带欺骗目的的伪述行”第39-42页
 第三节 奥赫曼的悖论:“伪言语行为”?第42-49页
  一、文学:一种“伪言语行为”第43-46页
  二、悖论:寄生与述行的两难第46-49页
第二章 文学话语的述行形态第49-76页
 第一节 费什:通过读者“行事”的文学述行第49-55页
  一、与日常话语等值第50-52页
  二、读者“创造”文学第52-55页
 第二节 德里达:作为“典范”的文学述行第55-63页
  一、从奥斯汀的困境出发第56-58页
  二、与日常话语互为“补充”第58-63页
 第三节 德曼:作为“修辞”的文学述行第63-70页
  一、话语的“物质性”第63-66页
  二、“反讽”的述行第66-70页
 第四节 米勒:与“表述”合一的文学述行第70-76页
  一、写作、阅读皆述行第70-73页
  二、自动述行的文学第73-76页
第三章 文学述行的规约与语境第76-98页
 第一节 言语行为的社会规约第77-84页
  一、规约与语境:奥斯汀的现实关切第77-79页
  二、构成规则:塞尔的制度事实第79-84页
 第二节 文学述行的阐释语境第84-89页
  一、摹仿日常规约:奥赫曼的文学世界第84-86页
  二、受约束的行动:费什的阐释共同体第86-89页
 第三节 文学述行的模式与伦理第89-98页
  一、重复与引录:德里达的文学述行模式第89-94页
  二、客观性与异质性:米勒的阅读伦理第94-98页
第四章 文学述行与意义生产第98-111页
 第一节 走出新批评的藩篱:费什的读者阐释行为第98-101页
 第二节 抵御文本意义神话:德曼的文学修辞批评第101-106页
 第三节 尊重与质疑的结合:米勒的双重阅读第106-111页
第五章 文学述行的运作机制第111-122页
 第一节 自我赋权:文学述行的自我指涉第111-116页
 第二节 读者行动:文学述行的现实指向第116-119页
 第三节 多重合作:文学述行的实现条件第119-122页
第六章 文学述行与社会现实第122-137页
 第一节 摹仿:文学话语对现实的依附?第123-125页
 第二节 规约:文学述行与现实的连接第125-127页
 第三节 述行:文学话语对现实的影响第127-132页
 第四节 现实:述行与文化研究的契合第132-137页
结语第137-144页
 第一节 融合与建构:文学述行的理论品格第138-139页
 第二节 跨界与展开:走向文化述行的趋势第139-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9页
 英文文献第144-155页
 中文文献第155-159页
后记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以爨底下古村为例
下一篇:WAP门户运营平台项目的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