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从晚清到五四--“非诗”与“诗”张力下的诗歌变革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 夹缝中求生存——"非诗"与"诗"张力下的诗歌革新第7-17页
 第一节 "非诗"与"诗"的变革张力第7-11页
  一、时代的"表意"吁求与"非诗"的变革形态第7-9页
  二、"像诗"的诗性规范与新诗发生的张力性"症结"第9-11页
 第二节 传统与创新:新诗美理想建构的重要性第11-17页
  一、求新与守旧第11-13页
  二、诗歌的整体变革第13-17页
第一章 表意追求与诗性考虑——晚清诗界革命的历史形态第17-28页
 第一节 新派诗人创作中新的表意追求第17-21页
 第二节 诗歌创作中的非诗化的因素第21-25页
  一、语言、句式的"非诗"因素第21-23页
  二、文体功能的越界第23-24页
  三、诗体选择的"放脚"第24-25页
 第三节 "古风格"的诗美规范与"诗界革命"的历史形态第25-28页
第二章 反规范与再规范(上)——胡适新诗运动的表意追求与"非诗"形态第28-37页
 第一节 形式革命的策略性意义第28-31页
 第二节 新诗发生的延续性:"非诗"的变革形态第31-37页
  一、"以文为诗"的变革时期第32-33页
  二、"以白话为诗"的变革时期第33-35页
  三、"诗体大解放"的变革时期第35-37页
第三章 反规范与再规范(下)——诗美规范的焦虑第37-50页
 第一节 新诗运动所引发的争论第37-42页
  一、"以文为诗"引发的诗与文的争论第37-39页
  二、"白话入诗"引起的诗语争论第39-40页
  三、学衡派的诘难第40-42页
 第二节 新诗人内部的"诗"性吁求第42-50页
  一、胡适的再规范尝试第42-44页
  二、俞平伯、康白情诗论中的"诗性"的吁求第44-50页
结论第50-54页
 一、审美变革的重要性第50-51页
 二、近现代诗歌的整体变革第51页
 三、对永恒"诗性"和新诗评价的反思第51-54页
参考书目第54-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图像分析多核并行计算类库的构建与优化
下一篇:双目视觉中的人脸三维数据获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