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大豆异黄酮的开发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

提要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2页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第14-22页
     ·预防骨质疏松作用第14-16页
     ·抗肿瘤作用第16-19页
     ·抗氧化作用第19页
     ·降低胆固醇及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第19-20页
     ·其他作用第20-21页
     ·大豆异黄酮的副作用第21-22页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2-24页
   ·参考文献第24-32页
第2章 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第32-51页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32页
     ·实验仪器第32页
     ·实验试剂第32页
   ·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第32-48页
     ·原料药的选择第32-36页
     ·乙醇提取工艺研究第36-40页
     ·醇提取物精制条件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的研究)第40-47页
     ·中试研究结果第47-48页
   ·实验结果第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第3章 大豆异黄酮质量标准的研究第51-67页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51页
     ·实验仪器第51页
     ·实验试剂第51页
   ·大豆药材的质量标准第51-55页
     ·大豆的显微鉴别第51-52页
     ·大豆的薄层鉴别第52-53页
     ·大豆药材中所含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第53-54页
     ·大豆药材中染料木苷的含量测定第54-55页
   ·大豆异黄酮的质量标准第55-65页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第55页
     ·染料木苷的含量测定第55-56页
     ·方法学考察第56-61页
     ·常规检测第61-65页
   ·实验结果第65-67页
第4章 大豆异黄酮药效学的研究第67-88页
   ·实验条件第67-68页
     ·实验仪器第67页
     ·实验动物第67页
     ·药物及试剂第67-68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68页
   ·大豆异黄酮剂量筛选试验第68-71页
     ·大豆异黄酮对幼年雌性小鼠子宫卵巢重量的影响第68-69页
     ·对成年去卵巢大鼠子宫重量的影响第69-70页
     ·对正常小鼠模型的影响第70-71页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第71-79页
     ·大豆异黄酮对血清 ALP、P~(3-)、Ca~(2+)、Na~+、E2 的影响第71-72页
     ·大豆异黄酮对骨 Ca~(2+)、P~(3-)、Na~+、Mg~(2+)的影响第72-73页
     ·大豆异黄酮对骨代谢的影响第73-75页
     ·大豆异黄酮对四环素双标记的胫骨皮质骨形态计量学观察第75-76页
     ·大豆异黄酮对胫骨骨密度的影响第76-77页
     ·各组大鼠胫骨近端骨小梁骨计量学研究第77页
     ·股骨胫端骨小梁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第77-78页
     ·胫骨生物力学测定第78-79页
   ·大豆异黄酮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第79-80页
     ·实验方法第79页
     ·病理观察第79页
     ·胫骨骨密度测定第79-80页
     ·大豆异黄酮对维甲酸骨质病变治疗作用小结第80页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小鼠的影响第80-81页
   ·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第81-82页
   ·大豆异黄酮抗炎作用第82-83页
     ·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的影响第82页
     ·对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第82-83页
   ·大豆异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第83-86页
     ·大豆异黄酮对正常小鼠体内炭粒廓清功能的影响第83-84页
     ·大豆异黄酮对阴虚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第84-85页
     ·大豆异黄酮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第85-86页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8页
第5章 大豆异黄酮一般药理研究及急性毒性研究第88-94页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88-89页
     ·实验仪器第88页
     ·实验动物第88页
     ·动物饲养条件第88页
     ·实验试剂第88页
     ·剂量选择第88-89页
   ·实验方法第89-93页
     ·大豆异黄酮一般药理的研究第89-92页
     ·大豆异黄酮急性毒性实验第92页
     ·大豆异黄酮长期毒性试验第92-93页
   ·实验结果第93-94页
第6章 大豆异黄酮中大豆苷元抑制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第94-104页
   ·实验方法第95-97页
     ·实验材料第95页
     ·细胞培养和刺激第95页
     ·免疫印迹法第95页
     ·免疫沉淀反应第95-96页
     ·反转录和 PCR第96页
     ·瞬时转染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第96页
     ·体外 PARP-1 活性检测第96页
     ·统计学分析第96-97页
   ·结果第97-100页
   ·讨论第100-101页
   ·结论第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4页
第7章 结论第104-10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鹿茸和鹿血活性多肽的研究
下一篇:玉米须多糖提取工艺参数优化及玉米须多糖5降血糖作用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