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26页 |
·低温脂肪酶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脂肪酶简介 | 第9-12页 |
·低温微生物及低温酶 | 第12-13页 |
·低温脂肪酶简介 | 第13-15页 |
·低温脂肪酶的应用 | 第15-16页 |
·假单胞菌脂肪酶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假单胞菌低温脂肪酶的性质 | 第16页 |
·假单胞菌脂肪酶基因表达调控 | 第16-17页 |
·假单胞菌脂肪酶分泌机制 | 第17-18页 |
·脂肪酶的基因克隆及表达研究 | 第18-21页 |
·假单胞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研究 | 第19-20页 |
·脂肪酶基因的外源表达研究 | 第20-21页 |
·利用16SrDNA分析鉴定产低温脂肪酶的微生物菌株 | 第21-22页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毕赤酵母表达宿主菌 | 第22-23页 |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 | 第23-24页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势 | 第24页 |
·本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24-26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5-26页 |
2 假单胞菌lip35低温脂肪酶基因的克隆 | 第26-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8页 |
·菌株与载体 | 第26页 |
·酶及生化试剂 | 第26页 |
·试剂盒 | 第26页 |
·培养基及溶液 | 第26-27页 |
·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假单胞菌lip35(Pseudomonas sp lip35)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页 |
·引物设计 | 第28-30页 |
·低温脂肪酶基因克隆策略 | 第30-34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 | 第34-35页 |
·连接载体 | 第35-36页 |
·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方法 | 第36页 |
·SDS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DNA | 第36-37页 |
·重组克隆载体的PCR验证 | 第37页 |
·重组克隆载体pMD18-T-lipA的酶切验证 | 第37页 |
·脂肪酶基因lipA和lipB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50页 |
·Pseudomonas sp lip35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8页 |
·lip35脂肪酶亚组定位 | 第38-40页 |
·低温脂肪酶基因lipA的克隆 | 第40-48页 |
·脂肪酶基因lipB的克隆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3页 |
3 假单胞菌脂肪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53-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60页 |
·菌种与载体 | 第53页 |
·酶及生化试剂 | 第53页 |
·试剂盒 | 第53页 |
·培养基及溶液配制 | 第53-55页 |
·仪器设备 | 第55页 |
·重组表达载体pPIC9K-lipA的构建 | 第55-57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57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线性化 | 第57-58页 |
·毕赤酵母感受态的制备 | 第58页 |
·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 | 第58页 |
·重组毕赤酵母的筛选 | 第58页 |
·重组毕赤酵母的PCR验证 | 第58-59页 |
·低温脂肪酶基因lipA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59页 |
·重组脂肪酶的活力检测 | 第59-60页 |
·SDS-PAGE凝胶的制备及发酵上清液的蛋白质电泳 | 第60页 |
·脂肪酶基因工程菌pPIC9K-lipA遗传稳定性检测 | 第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0-62页 |
·重组毕赤酵母的筛选和鉴定 | 第62-63页 |
·重组毕赤酵母的诱导表达 | 第63-64页 |
·lipA基因表达产物的SDS-PAGE检测 | 第64-65页 |
·重组毕赤酵母pPIC9K-lipA遗传稳定性研究 | 第65页 |
·讨论 | 第65-67页 |
4 结论 | 第67-6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7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