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民间规范的研究:现状、方法与思路 | 第14-24页 |
一、民间规范研究现状简析 | 第14-16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 第16-24页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及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二) 研究社会心理机制的原因 | 第20-23页 |
(三)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基本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以崔英杰案为例释义民间规范 | 第24-34页 |
一、崔英杰案基本案情及其中的场景解析 | 第25-27页 |
(一) 基本案情回放 | 第25页 |
(二) 案件场景解析 | 第25-27页 |
二、释义民间规范之前提:场域的界定 | 第27-29页 |
(一) 场域的含义 | 第27页 |
(二) 场域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 第27-29页 |
三、民间规范之新涵义 | 第29-34页 |
(一) 学界对民间规范涵义的界定 | 第29-30页 |
(二) “民间”的含义及与“乡土社会”的区别 | 第30-32页 |
(三) 民间规范新涵义的界定及说明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司法过程中民间规范作用的样态 | 第34-59页 |
一、司法的意义与民间规范的作用 | 第34-35页 |
二、作为法官知识构成的民间规范 | 第35-39页 |
(一) 作为社会个体的法官与民间规范 | 第35-36页 |
(二) 民间规范作为法官知识构成的表现—以影像中的法官为例 | 第36-38页 |
(三) 民间规范作为法官知识构成的必然性及意义 | 第38-39页 |
三、民间规范:司法调解的基本依凭 | 第39-43页 |
(一) 司法调解的优点及民间规范存在的空间 | 第39-40页 |
(二) 司法调解中民间规范作用的具体表现 | 第40-43页 |
四、民间规范:为判决寻找正式法依据作指引 | 第43-47页 |
(一) “红白酒席案”案情简介 | 第43-44页 |
(二) “红白酒席案”中民间规范作用的具体分析 | 第44-45页 |
(三) 民间规范能够引导法官寻找正式法依据的原因 | 第45-47页 |
五、司法民意的形成及对判决的影响 | 第47-51页 |
(一) 民间规范与民意的基本关系 | 第47-48页 |
(二) 郑筱萸案的审判及司法民意的表达 | 第48-49页 |
(三) 影响司法民意产生的因素 | 第49-50页 |
(四) 民意影响司法判决的途径和方式 | 第50-51页 |
六、“找关系”:司法活动中不可忽视的民间规范 | 第51-56页 |
(一) 从一则事例说起 | 第52-53页 |
(二) 什么是“找关系” | 第53-54页 |
(三) “找关系”对司法活动的影响 | 第54-56页 |
七、民间规范对判决正当性的支持 | 第56-59页 |
(一) 判决正当性的含义及要求 | 第56-57页 |
(二) 判决为什么要具有正当性 | 第57页 |
(三) 民间规范支持判决正当性的具体表现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民间规范作用于司法的社会心理机制分析 | 第59-85页 |
一、民间规范对法官认知的影响 | 第59-63页 |
(一) 什么是法官认知 | 第59-61页 |
(二) 民间规范对法官认知的具体影响 | 第61-63页 |
二、面对调解当事人的社会心理机制分析 | 第63-68页 |
(一) 调解中的民间规范与个体决策 | 第63-65页 |
(二) 司法调解与“和为贵”的心理机制 | 第65-66页 |
(三) 调解与民间规范中的权威—服从心理 | 第66-68页 |
三、司法过程中“找关系”之社会心理 | 第68-74页 |
(一) 民间规范与“爱有差等” | 第68-70页 |
(二) “找关系”与个体间的社会交换 | 第70-72页 |
(三) “找关系”与个体对司法公正的偏见 | 第72-73页 |
(四) 自私自利之心理与“找关系” | 第73-74页 |
四、司法民意背后复杂的社会心理成因 | 第74-80页 |
(一) 心理契约对司法民意的影响 | 第74-75页 |
(二) 社会影响与司法民意的形成 | 第75-77页 |
(三) 归因偏差与司法民意的真实性 | 第77-80页 |
五、司法判决为何以及如何被社会所接受 | 第80-85页 |
(一) 个体对司法判决态度的形成 | 第80-82页 |
(二) 接受判决与个体对法律的畏惧 | 第82-83页 |
(三) 接受判决与通过司法之公正 | 第83-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谢辞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9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