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体系建设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2. 研究问题界定 | 第11-16页 |
·中小企业 | 第11-14页 |
·中小企业特征 | 第11-12页 |
·中小企业界定 | 第12-14页 |
·中小企业融资 | 第14-16页 |
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我国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 | 第17-19页 |
·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 第19-21页 |
4. 理论分析模型 | 第21-28页 |
·基本假说——有限理性 | 第21页 |
·企业行为分析 | 第21-23页 |
·银行行为分析 | 第23-24页 |
·模型进一步分析 | 第24-26页 |
·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体系的形成 | 第26-28页 |
5. 正式融资制度—银行制度分析 | 第28-43页 |
·银行规模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中小银行优势分析 | 第28-29页 |
·大银行优势分析 | 第29页 |
·我国银行业结构现状 | 第29-30页 |
·中小银行治理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中小银行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 第30-31页 |
·中小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 | 第31-32页 |
·银企关系分析 | 第32-34页 |
·银企关系分类 | 第32-33页 |
·我国银企关系的选择 | 第33-34页 |
·银行业务创新 | 第34-35页 |
·无形资产质押贷款 | 第34页 |
·仓单质押贷款(存货留置权质押) | 第34-35页 |
·应收账款质押 | 第35页 |
·授信贷款 | 第35页 |
·自然人担保贷款 | 第35页 |
·改善中小银行外部环境 | 第35-37页 |
·降低中小银行市场准入壁垒,提高金融市场竞争程度 | 第35-36页 |
·坚持利率改革市场化方向,提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 第36页 |
·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36页 |
·促进中小银行联合 | 第36-37页 |
·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 | 第37-38页 |
·资金来源 | 第37页 |
·运营机制 | 第37页 |
·业务对象 | 第37-38页 |
·业务范围 | 第38页 |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 | 第38-39页 |
·合作金融组织分析 | 第38页 |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现状 | 第38-39页 |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 | 第39页 |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 | 第39-41页 |
·邮政储蓄的弊端 | 第40页 |
·邮政储蓄银行优势分析 | 第40-41页 |
·邮政储蓄银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6. 非正式融资制度—民间金融分析 | 第43-49页 |
·民间金融产生根源 | 第43-44页 |
·我国民间金融现状 | 第43页 |
·我国民间金融的产生 | 第43-44页 |
·民间金融模型分析 | 第44-45页 |
·民间金融特征 | 第45-47页 |
·利率分析 | 第45-46页 |
·履约机制分析 | 第46-47页 |
·民间金融出路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7. 完善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其它支持制度 | 第49-54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制分析 | 第49-51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 第51-52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 | 第51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 | 第51-52页 |
·其他相关制度建设 | 第52-54页 |
·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 第52-53页 |
·社会信用制度 | 第53-54页 |
8. 结论和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