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 水稻群体产量 | 第10-12页 |
2 水稻群体库源及相互关系 | 第12-15页 |
3 水稻群体中成穗率对群体质量的影响 | 第15-16页 |
4 水稻群体株型指标 | 第16页 |
5 水稻群体生理指标 | 第16-17页 |
6 水稻群体栽培方式及栽培密度 | 第17-18页 |
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8.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塑盘穴播水稻超高产栽培群体的特性 | 第21-36页 |
1.试验设计 | 第21-23页 |
·试验概况 | 第21页 |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第21-23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3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23-34页 |
·塑盘穴播秧苗素质 | 第24页 |
·塑盘穴播超高产栽培群体物质生产 | 第24-25页 |
·塑盘穴播超高产栽培群体叶面积构成与质量 | 第25-29页 |
·塑盘穴播超高产栽培群体分蘖发生与成穗 | 第29-32页 |
·塑盘穴播超高产栽培群体根系活力 | 第32-33页 |
·塑盘穴播超高产栽培群体碳氮代谢 | 第33-34页 |
3.小结与讨论 | 第34页 |
·穴盘育秧对超高产的影响 | 第34页 |
·塑盘穴播水稻超高产栽培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 | 第34页 |
4.结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苏南地区单季晚粳稻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结构差异 | 第36-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36-38页 |
·测定项目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产量 | 第38-39页 |
·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的产量构成因素 | 第39-40页 |
·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的叶面积和粒叶比 | 第40-41页 |
·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 | 第41页 |
3 讨论 | 第41-42页 |
4 结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精确定量施氮条件下密度对穴播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43-55页 |
1.试验设计 | 第43-46页 |
·试验概况 | 第43页 |
·栽培管理与试验设计 | 第43-45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产量与产量结构 | 第46-47页 |
·分蘖的发生数量与质量 | 第47-49页 |
·光合生产 | 第49-52页 |
·氮素吸收与利用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4页 |
·关于超高产适宜密度 | 第53页 |
·密度对分蘖的影响 | 第53-54页 |
·密度对光合生产的影响 | 第54页 |
·密度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54页 |
4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在读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