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及其外膜蛋白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 第11-24页 |
·沙门氏菌的致病性 | 第11-12页 |
·沙门氏菌对机体的侵袭过程及患者的临床特征 | 第11-12页 |
·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 | 第12页 |
·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 第12页 |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的同源性研究 | 第12-15页 |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在细菌致病中的作用 | 第15页 |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 第15页 |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作为毒力因子 | 第15页 |
·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诱发反应性关节炎 | 第15页 |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在细菌抗药性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 | 第15-16页 |
·乳铁蛋白增强抗生素的抑菌效应 | 第16页 |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的免疫学特性 | 第16-18页 |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在实验诊断学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 第18页 |
·展望 | 第18-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4页 |
第二章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的表达 | 第24-50页 |
·前言 | 第24-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5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25-26页 |
·试剂配制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7页 |
·表达载体的选择 | 第26页 |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 第26-30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30页 |
·质粒提取 | 第30-31页 |
·酶切及酶切产物的纯化 | 第31-32页 |
·连接 | 第32页 |
·转化 | 第32-35页 |
·转化质粒的提取 | 第35页 |
·酶切质粒鉴定插入片段大小 | 第35页 |
·PCR检测 | 第35页 |
·测序 | 第35-36页 |
·DNA序列分析 | 第36页 |
·空质粒及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36页 |
·目标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6-37页 |
·蛋白表达情况的研究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9页 |
·PCR扩增结果 | 第37-38页 |
·PCR回收结果 | 第38-39页 |
·目的片段的酶切及酶切产物的回收定量结果 | 第39页 |
·质粒的提取、酶切及回收定量结果 | 第39-40页 |
·阳性克隆子初步筛选的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DNA序列测定结果 | 第41页 |
·目标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1-47页 |
·融合蛋白TrxA-NmpC和TrxA-MipA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2-43页 |
·融合蛋白TrxA-OmpW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3-45页 |
·融合蛋白TrxA-PagC和TrxA-OmpX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5页 |
·融合蛋白TrxA-PomP、TrxA-OmpC、TrxA-FadL、TrxA-TolC、TrxA-BtuB和TrxA-Imp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5-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第三章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的纯化 | 第50-62页 |
·前言 | 第50-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51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51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51页 |
·目标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51-52页 |
·硫氧还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52-53页 |
·纯化蛋白的透析浓缩 | 第53页 |
·质谱鉴定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实验结果 | 第54-58页 |
·TrxA-NmpC和TrxA-MipA蛋白表达情况摸索 | 第54-55页 |
·TrxA蛋白纯化结果 | 第55-56页 |
·TrxA-OmpW、TrxA-PagC及TrxA-OmpX蛋白纯化结果 | 第56-57页 |
·TrxA-NmpC和TrxA-MipA蛋白纯化结果;TrxA-NmpC泳道上质谱取点情况 | 第57-58页 |
·TrxA-PomP、TrxA-OmpC、TrxA-FadL、TrxA-TolC、TrxA-BtuB及TrxA-Imp蛋白纯化结果;TrxA-FadL泳道上质谱取点情况 | 第58页 |
·质谱鉴定结果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 第62-72页 |
·前言 | 第62-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63-64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64页 |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 第64-65页 |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64页 |
·免疫实验 | 第64-65页 |
·攻毒实验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0页 |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65-66页 |
·BALB/c小鼠攻毒试验 | 第66-67页 |
·第一批小鼠攻毒试验 | 第66-67页 |
·第二批小鼠攻毒试验 | 第67页 |
·讨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建议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附录A1 仪器设备 | 第76-77页 |
附录A2 试剂 | 第77-79页 |
附录B pET-32a质粒图谱 | 第79-81页 |
附录C DNA测序结果 | 第81-86页 |
个人介绍 | 第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